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外資併購中國銀行業之爭論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外資併購中國銀行業之爭論

王 浩(作者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研究所教授)  (2006/02/06)    《台經月刊第29卷第2期》

外資大舉進入中國銀行業背景分析

截至目前為止,境外戰略投資者已經對中國國內銀行的股權投資總額已將200億美元。通過參股,外資獲取了中國銀行業超10%的市場分額,遠遠高於外資銀行占中國銀行業不3%的市場分額。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基於政策背景,即中國政府的入世承諾;另一方面,源於中國經濟騰飛發展背景上的外資對中國銀行業信心的提升。

20011211中國起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按照入世承諾,中國自加WTO時起,將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向所有客戶從事外匯業務,無地域限制。人民幣業務先開放上海、深圳、天津和大連;入世一年內,開放廣州、珠海、青島、南京和武漢;兩年內,開放濟南、福州、成都和重慶;三年內,開放昆明、北京和廈門;四年內,開放汕頭、寧波、瀋陽和西安;五年內取消地域限制。也就是說,2006年底,中國將全面開放金融市場。

在中國加WTO的談判期間,由於當時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不斷暴露,中國銀行業包袱沉重,很難吸引投資者目光。結果造成當時很少有國家或大型金融機構對外資進入中國銀行業究竟占多大比例提出要求。但隨著中國政府不斷投入鉅資充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和剝離巨額的不良資產來配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使得國有商業銀行越來越受到外國投資者關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3125頒布6號令,即《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自20031231起施行),其中第八條規定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向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20%,即將原先15%規定提高到20%。針對最近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所出現,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回應外國戰略投資者更高的參股要求時說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機構提出了新的合作方式和新要求,這也是發展的必然中外銀行業普遍將周小川行長的這句話理解為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境外金融機構向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開放的訊號。
 

外資併購參股進入中國銀行業的進程

近年來外資併購參股進入中國銀行業可以說三頭同時推進,且進展迅速。這三頭分別是作為中國銀行業改革試驗田城市商業銀、作為中國銀行業改革排頭兵股份制商業銀,以及作為中國銀行業主體核心四大國有商業銀

外資併購中國銀行業國有銀行改革金融開放戰略投資者金融控制權資本充足率金融安全股權多元化經濟影響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