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因應生物多樣性損害之產業發展風險與國際經驗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因應生物多樣性損害之產業發展風險與國際經驗

張緒邦  (2024/10/14)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0期》

隨著地球暖化,生態環境的變遷正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從土地的退化到海洋環境的惡化,這些現象影響到全球生物多樣性,更對農業、海洋與醫療產業構成了重大的挑戰,亟需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因應生物多樣性降低所帶來的問題,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透過推動永續農業、保護及恢復生態系統、減少化石燃料並發展再生能源,以及加強公共衛生系統等策略,減少生物多樣性減損帶來的危害。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在《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中明確定義為:「所有包括陸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屬的生態複合體,其生物體之間的變異性」。

在經濟發展上,生物多樣性為依賴自然資源的產業提供財務利益,為人們提供食物、住所、淡水、木材、燃料及乾淨空氣等自然資源。在環境面,如調節氣候、控制汙染、防止水土流失、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維持物種多樣性。在文化層次,生物多樣性提供精神激勵和慰藉,使身心靈獲得療癒與平靜,對人類的身心健康具重要作用。此外,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教育、美學、醫學、娛樂等價值,有助於發展生態旅遊及保育。

氣候變遷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日益顯著,導致一系列生態和社會問題,本文將探討此現象造成的產業衝擊與因應做法。

 

維持生物多樣性之產業因應策略,如醫療產業可透過大數據資料庫與嚴謹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技術發現影響類型及其相關性,並顯現環境因素和生物多樣性對健康及產業發展的因果關係,有助於政策制定者訂定決策。

 

生物多樣性損失對產業之影響

隨著地球暖化,生態環境的變遷正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從土地的退化到海洋環境的惡化,這些現象影響到全球生物多樣性,也進一步對農業、海洋與醫療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Habibullah et al., 2022, Hald-Mortensen, 2023, Mora et al., 2018, Melillo et al., 2014)。以下將深入探討生物多樣性在不同層面上所帶來的挑戰及其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威脅。

農業產業將因生物種類減少,物種與基因多樣性的弱化而影響族群對環境的調適力,削弱農業韌性,進一步加重糧食安全的風險。農業產量受到農作物生理閾值超標造成產量下降,例如在中國溫度每上升1℃,小麥減產3~10%2010年俄羅斯穀物產量因乾旱和火災而喪失約33%,研究同時指出因乾旱和熱浪將導致穀物蛋白質含量下降(Dwivedi et al., 2013)。除此之外,許多植物仰賴動物授粉以利開花結果,全球將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物種以及超過75%的全球主要糧食作物都仰賴動物授粉,其中蜜蜂對陸地生物多樣性和糧食生產扮演重要貢獻。然而,據估計在美國大陸和歐洲,溫度若升高攝氏1度可能導致49%的熊蜂品種滅絕,而升高攝氏2度將可能進一步導致36%的蜜蜂品種滅絕,並減少養蜂業者的蜂蜜產量。此外許多園藝和花卉業也仰賴於各種開花物種的存在,如果某些植物消失,這些產業將面臨品種的減少和經濟損失,尤其是對特定植物需求高的市場中(Abdellah et al., 2023)。 

生物多樣性損害產業風險氣候變遷生態系統農業韌性醫療資源海洋保護再生能源環境政策國際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