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人口結構變遷對勞動市場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人口結構變遷對勞動市場之影響

方俊德  (2015/01/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期》

根據國發會2014年最新的人口推計報告指出,台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將於2015年達到最高峰,之後則持續下降。台灣的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由1980年之63.59%,持續增加至2015年之74.04%,接著持續下降至2060年之50.78%(表1)。由於台灣歷經經濟發展、人口結構社會變遷、所得生活水準提高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平均餘命持續地延長。根據內政部統計,1993年的平均餘命為74.3歲,而2013年的平均餘命為80.2歲,與20年前相比平均壽命約延長5.9歲,壽命延長亦使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

 

1  台灣的總人口與工作年齡人口之變動趨勢

 

事實上台灣自1993年來已進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截至2013年底,65歲以上者269萬4,406人,占總人口數11.53%,預計於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2025年此比率將再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此外,由於教育水準普遍提高,女性參與勞動市場比例增加,以及女性經濟獨立性之促進,使得晚婚、不婚、遲育及不育的現象,在台灣逐漸變得普遍,少子女化也加重人口結構變遷所帶來的負面衝擊。而隨著少子化趨勢,生產者對幼年人口之依賴負擔將逐漸減緩;但隨著高齡化趨勢,對老年人口之依賴負擔則將逐漸加重,兩者加總之總負擔則呈現先降後升之趨勢(附圖)。

 

   台灣的扶養比/扶老比/扶幼比之變動趨勢

 

整體來看,台灣的人口結構已明顯轉呈人口高齡化、人口少子女化、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的結構,對社會資源之分配及勞動市場影響不容小覷。

 

勞動參與「晚進早出」現象

一個國家的勞動供給不僅受到總人口數與人口結構的影響,亦受到一國勞動參與型態的影響。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顯示(表2),台灣平均勞動參與率的變化並不大,從1980年的58.26%,些微增加至2013年的58.43%;但如果從年齡別來區分,則可以發現15~19歲與20~24歲的勞動參與率呈現急遽下降的趨勢,而55~59歲與60~64歲的勞動參與率也是呈現下滑的趨勢,直到2010年後才有些微地改善。這表示台灣的勞動參與已有「晚進早出」的特徵。

 

2  台灣勞動參與率:按年齡別區分

 

台灣青年勞參率偏低與快速下降主要是受到教育的影響,在廣設大學與父母大多鼓勵升學的情況下,年輕人多半選擇接受更多的教育。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力資本會愈來愈重要,年輕人本來便應該接受更多的教育,其問題不在大學生人數是否太多,而是在大學教育有沒有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李誠,2014)。而台灣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呈現明顯的「早出」現象,則可能是因為近十年來產業外移、傳統產業式微及人力需求日益專業化,國內就業市場轉趨嚴峻,連帶排擠中高齡者就業所致。另外,台灣雖然在2008年修改勞動基準法,強制退休年齡從60歲延後至65歲。然而,根據經建會的報告指出,以2006~2011年的各國實際退休年齡進行比較,台灣男性退休年齡61.9歲、韓國71.4歲、日本69.3歲、美國65.2歲,台灣男性退休年齡明顯年輕許多,僅比法國的59.1歲略高,至於台灣女性的退休年齡更不及60歲,為上述國家最年輕者。顯示單靠延後退休年齡政策並無法有效扭轉勞動參與早出的現象,太早退出勞動市場除了會讓國內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還會讓政府財政負擔加重。

高齡化社會少子女化勞動參與率晚進早出人口政策托育環境退休年齡勞動力短缺產業轉型就業歧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