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APEC高峰會及對東亞經濟合作的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APEC高峰會及對東亞經濟合作的影響

于迎麗(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  (2009/11/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1期》

理性看APEC的作用

APEC誕生於經濟全球化的洪流,為促進亞太各國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經濟技術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APEC成立的15年,平均關稅已降低三分之二,即198917%,降低20045.5%。自成立以來APEC經濟GDP平均年增長率達到7%,而非成員體只5%1)。直到今日APEC仍然是唯一包括美、中、俄、日等經濟大國、對話層級高達領袖級別的區域組織。因此,在金融危機影響持續,經濟前景不甚明朗的情況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如果能夠促使各成員經濟體達成共識,幫助各成員推動國內需求,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將會有助於全球經濟的恢復,並為危機後的增長機遇做好準備。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APEC的作用只能保持謹慎樂觀。

實際上,早2008年秘利馬峰會上APEC領導人就重點討論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各成員承諾保持密切協作,採取全面行動應對危機,並強調要放棄貿易保護主義(2)。然而,事實證明,這些承諾並不能夠完全落實,尤其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問題上。美國的經濟刺激法案中包括了「購買美國貨」的條款,由該法案支援的公共工程通常只能使用美國產的鋼鐵和其他製成品。其他一些國家也執行了類似「購買國貨」的政策,設置了變相的貿易壁壘。

從另一方面看APEC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來受到了幾個方面的削弱。首先是來自眾多的次區域和雙FTA的影響APEC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無所作為,部門自願提前自由化的失敗嚴重挫傷了各成員推APEC進程的積極性。愈來愈多的成員把注意力轉向次區域和雙邊的自由貿易安排上,並湧現出了以東盟為中心的眾多自由貿易區。雖APEC的領導人宣言和部長會議聲明都對亞太地區FTAs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在自由貿易區APEC進程,尤其是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的影響這一問題上APEC內部始終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支持的觀點認為自由貿易區的制度化實踐可以有效加APEC成員之間合作的深度,在處理一些敏感領域的問題上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間接地促APEC制度化進程的發展和茂物目標的實現。反對的觀點則認為自貿區固有的排他性和歧視性,會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產生消極影響,並削APEC的凝聚力(3)。

其次APEC的非正式性也制約了該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前澳大利亞外長埃文斯對亞太經合組織有一個非常形容的表述,他指APEC是「缺1個名詞4個形容詞(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four adjectives in search for a noun),意指該組織名稱4個英文亞洲、太平洋、經濟、合都是形容詞,獨缺一個主體名詞,比如論壇、會議或組織等,暗喻該組織性質不確定(4)。除此之外APEC的工作方式是定期召開不同級別的官方會議,然而會議結果對成員國都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力APEC採取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在集體制定的共同目標指導下APEC成員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做出努力。因此APEC的執行主要靠領導人的承諾,實行「單邊行動計畫」。這種方式充分考慮了自願的原則,但是往往收效有限。

近幾年來APEC開始涉及政治安全議題,這也使得該組織定位日益模糊化,並妨礙了在經濟層面上進一步機制化的可能(51995年的大阪會議,美國就曾有意把安全議題提上議程,將亞太經合會的功能擴及安全問題,意圖建立亞太地區的集體安全機制,但是被中國等國家拒絕了2001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的時候,911」事件剛結6個星期,因此,大會在會議結束的時候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反恐聲明」,作為對受傷的美國的聲援。此後,隨著美國反恐行動逐漸展開,反恐成2002年墨西洛斯卡沃斯峰會以及後來的幾屆峰會的主要議題。不僅如此2005年的韓國釜山會議開始討論禽流感等非傳統安全問題2007年的悉尼峰會討論了氣候變化和清潔發展問題2008年的秘利馬峰會則廣泛涉獵了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區域經濟一體化、氣候變化、防災減災、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至此APEC峰會已經幾乎變成了一個什麼都能裝的大筐了。

APEC高峰會貿易投資自由化東亞共同體FTA發展區域整合貿易保護主義領導人外交機制合作亞太經濟合作永續成長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