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2009年中國經濟景氣分析與預測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2009年中國經濟景氣分析與預測

孫林(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9/07/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7期》

中國宏觀經濟增長趨勢與預測

2008年中國經濟在困難中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GDP)300,670億元,比上年增9.0%1)。但是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格局:上半GDP增長速度達10.4%;下半年特別4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內生經濟週期下行調整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急轉直下,呈現加速滑坡趨勢,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多年來未曾有的較大幅度下滑,3季度GDP增速只9%4GDP增速更是回落6.8%。中國經濟面臨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為防止經濟增速急劇下滑,中國政府200811月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畫,宣布將在兩年內動4萬億元人民幣的組合財政措施來刺激經濟(2)。

2009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嚴峻,再加上中國經濟週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雙重壓力,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增多。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91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繼續趨緩,國內生產總65,7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6.1%,與去年同期相比,回4.5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大,並降至10年來最低;但20084季度相比,則僅回0.7個百分點,降幅明顯收窄。月度資料也顯示了同樣的情況。這表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急劇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有可能出現探底回穩跡象。

20091季度經濟運行狀況看,隨著政府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的實施和效應的逐步顯現,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部分經濟指標逐步回暖。具體表現為(1)國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20091季度人民幣貸款增4.58萬億元,同比多3.25萬億元,已經達到全年調控目5萬億元91.6%;廣義貨幣供應(M2)餘額53.06萬億元,同比增25.51%,已經連5個月加速增長(3)。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大幅增長,為經濟增長提供了較為寬鬆的金融支援1季度滬深兩市股指強勁反彈3月末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分別較上年末上30.3%38.5%,漲幅處於世界前列(2)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PMI),已連5個月回升。3月分一舉突破經濟擴張與收縮分界50點關口後4PMI繼續攀升,達53.5點(4(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到較高水準1~4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30.5%,增速1季度加1.9個百分點(4)發電量、原煤、水泥、鋼材、汽車、商品房等重要產品產銷量降幅明顯縮小。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因素來看20091季度中國投資和消費增長較快,分別高於上年同4.23.6個百分點。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加大1季度中GDP6.1%,完全是靠內需所拉動(5)。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由出口轉向內需。據初步測算20091季度投資和消費共同拉GDP6.3個百分點,其中投資拉4.3個百分點,是消費的兩倍多,而國外需求拉動為0.2個百分點。這表明受國家擴大投資政策推動2009年以來投資表現突出,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國內消費保持穩定,沒有出現回落,表現也是積極的。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中最難的、形勢最嚴峻的是出口1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下24.9%

20094月中國經濟延續1季度以來的向好態勢。統計顯示1~4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30.5%,增速1季度加1.9個百分點;工業生產逐步企穩,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5%,發電量、用電量降幅縮小;4個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5%,消費潛力進一步發揮;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17.5%6),扭轉了持續一年多的下降局面。但外貿出口同比仍繼續明顯下滑,成為制約當前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最大因素。

中國經濟金融危機擴內需固定資產投資消費成長出口衰退通縮壓力GDP預測財政刺激經濟回穩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