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亞洲地區低碳城市之發展——以東南亞為例
王琬靈 (2012/04/10) 《台經月刊第35卷第4期》
隨著大量化石燃料之使用,導致溫室氣體逐漸上升,造成全球暖化,進而氣候極端變化狀況日益劇烈,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之推廣已是各國的政策焦點。近年來,除了單一先進能源技術之發展,國際間為因應氣候變遷的顯著趨勢,紛紛崛起整合性低碳城市或社區。換言之,各國重視的不僅為能源效率、新及再生能源、智慧電網、潔淨能源等技術之個別發展與推廣,更著重政策的通盤規劃與具體實踐的橫向整合應用與連結,以促進先進能源技術的大規模利用。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全球都市地區約占全球能源使用的60~80%。目前全球約有一半的人口住在都市地區,而隨著開發中國家都市化的腳步加快,估計至2050年時全球將有約2/3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地區,因此,未來無論是人口或經濟的成長,均將呈現高度都市化的現象。就能源使用來說,人們在都市化的過程中,大致上將由過往對碳中和資源,如生質能或廢棄物之利用,轉移到使用碳排放密集的能源資源如煤炭石油等,因此,都市地區占二氧化碳排放比重顯著,如何控制都市地區,包括運輸、建築、發電等部門的能源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全球的熱門議題。
鑒於新興國家的都市化發展,將是未來數十年間人口與經濟變遷的關鍵,因此,本文將爬梳亞太地區低碳城市概念與實踐之拓展軌跡,並以東南亞地區為例,觀察新興地區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如何透過低碳城市之發展,因應氣候變遷之課題。
APEC架構下的能源智慧社區合作
2010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共同提出「能源智慧社區倡議」(Energy Smart Communities Initiative, ESCI),該倡議旨在透過五大主軸,即智慧運輸、智慧建築、智慧電網、智慧就業與消費,以強化APEC的綠色成長、永續發展與長期就業機會創造為核心。該倡議重點為透過研發、新技術的示範計畫,以及針對目前已可利用的技術建立最佳作業,以展現潔淨能源技術的實用性,降低能源密集度,其重要目的在幫助實現APEC領袖宣言的目標,亦即在2030年前降低能源密集度25%,並幫助引導APEC會員體提升能源密集度下降目標,2011年底APEC會員體已承諾將於2035年前降低能源密集度達45%。
能源智慧社區推動的首要目標,係期提升運輸、建築、電力等重要耗能部門的能源使用效率,並透過教育宣導以及提倡智慧就業,型塑社區的智慧節能發展意識,從而提升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成效。目前APEC區域內能源智慧社區之推動方向,大致如下:
(一)推動智慧運輸
在提升運輸效率上,各國首重建構便捷與智慧型運輸系統,並推廣低碳燃料使用,以降低交通運輸所造成之能源使用、溫室氣體排放及空氣汙染。
(二)推動智慧建築
為提升建築能源效率,部分國家已著手由政府主導並進行規範性目標設定,如建築物二氧化碳排放量、綠色建材之占比等,希冀能透過節能技術、智慧化技術導入建築,創造智慧居住空間,有效達成建築物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之使用效益,進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亦帶來節能減碳的重要成效。
(三)推動智慧電網
主要由政府及民間企業機構等共同執行相關策略工作,期達到發、輸、配電及用戶端現代化電力網路之整合,降低用電量及提升使用端能源效率,同時提高供電穩定度及降低輸電線路損失,進一步降低電力部門之碳排放量。
低碳城市、智慧社區、能源密集度、APEC合作、智慧建築、智慧電網、永續發展、都市化、碳排放管理、公私協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