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解構新創產業生態系

 

洞察觀點

 

解構新創產業生態系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4/05/29)    《永續學院編輯室》


近幾年,可能因矽谷成功創業案例,如Facebook、Google,讓全世界許多國家制定各種政策來扶植新創。

矽谷除了政策的協助外,多年的運作下,本身已自然形成一套「生產」公司的系統,稱之為「新創生態系」。成員主要包括學校、學生、各類投資者、企業、 會計師事務所、律師、銀行及各類顧問公司。這些成員在公司的發展階段,都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若把公司當成一個有生命的主體,公司的一生可以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品點子到公司成立,第二階段是能耐建構到損益平衡,第三階段是損益平衡到上市,第四階段為上市後的永續經營階段。一般新創的定義為成立5年之內,在此本文定義為上市前。

過去的創業者主要有兩類,一是資深的從業人員創業,在原公司習得技術、培養人脈及熟悉業界的運作流程後,才出來創業。第二是兄弟分家,沒有繼承家業的兒子,只好到其它的地區重啟爐灶,開始新事業。這兩類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產品、通路及公司管理都有相當的熟悉度、且有一定的資源。所以公司成立後的持續經營,若不是人為或無可抗力的外在因素,不太容易走向關門。

目前全國各大學都在推展創新創業,所以每年都產生很多創業點子跟新創公司。這些創業主體並沒有過去創業者在前公司習得的各種「技能」。在這情況下,這些創業主體如何從第一階段走到第三階段?

因此,一個精心安排的新創生態系是必要的。新創生態系在這三階段有不同的主體提供不同功能,以下逐一說明。

第一階段,產品點子到公司成立(幼兒)
資深的從業人員出來創業,公司開設前已經很明確要賣的產品或服務。但在新創生態系,創業點子主要是由學校透過各類創業比賽所產生。
從創業比賽出來的創業點子,因沒經過技術驗證,很容易發生「叫好」但無法落實的現象,因此可藉由育成中心來協助驗證創業點子。

第二階段,能耐建構到損益平衡(18歲成年前)
資深從業人創業,在原公司多年的經驗,早已習得一套賺錢的流程。但是從創業比賽出來的「年輕老闆」,除非家中本來也是同一行業,否則在產品或服務開發、推廣銷售、產業行規及經營管理都會感到陌生。

如何協助這些「創業新兵」熟悉公司經營並走到損益平衡,新創生態系中的加速器扮演著這個關鍵的角色。
 
第三階段,損益平衡到上市(成長壯大期)
新創公司能走到第三階段表示新創公司有能力獲利,且已具備公司營運的能力。但若要上市,法規有其要求,條件包括依公司法設立登記屆滿三年以上、實收新台幣六億元以上、且獲利為正。

為協助新創達成這階段目標,單靠新創公司本身能力,實屬不易。新創生態系的CVC(公司創投)扮演著這個角色。藉由引薦各種資源協助新創公司擴大營業及公司規模,也協助財務規劃。

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每個階段都很重要,只要其中一個沒做好,就會形成斷鏈。因此,各階段的輔導單位不但須發揮本身的功能外,還需做好銜接 / 交棒的功能。
第四階段為上市後的永續經營階段。這階段是整個新創生態系的關鍵。前三階段的各類投資都可藉由股市,把之前的投資回收。若沒此回收機制,整個系統就無法形成正向循環,資源的持續投入就不會發生!

問卷調查: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延伸閱讀:

台灣新創投資趨勢:2023年生技、綠能逆勢突圍
募資時,我怎跟投資者說明我的「特色」
我怎麼申請不到SBIR ?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新創家新創團隊創業趨勢研發能力募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