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安全監控產業——台灣未來的產業新星
郎若帆 (2007/01/08)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期》
安全產業並不是一項新興產業,而是自2001年美國911恐怖攻擊後,才受到萬方矚目的產業。在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引發各國對國土與人身安全之重視,全球展開一場安全的保衛戰。除美國成立國土安全部、強化安全相關管制規格外,各國亦紛紛提高安全預算(注1),強化安全相關管制規格。然而,恐怖主義的要脅仍然存在,近兩年國際間即發生了近20起的恐怖攻擊事件(詳見表1),因此對抗、防範恐怖主義之脅迫,將會是世界各國主要的核心任務之一。
表1 2005~2006年間全球恐怖攻擊事件彙整表
自從911攻擊事件後,全世界反恐維安產業一躍成為新興產業,年營業額遠超過電影製片業、唱片業等成熟產業,許多相關企業銷售業績激增,市場應用也不斷擴大。911事件爆發時,反恐安全產品與服務供應商一陣忙亂,如今已可隨時勝任支援機場擴大安檢等臨時任務。如今,反恐維安的範圍也由初期之強化機場安檢為主,轉變成可隨時因應恐怖攻擊提供各項產品與服務,包括化學、生物、輻射偵測,以及邊境、鐵路、海港、工廠與核能廠等基礎設施之安全維護,其他還包括電腦與人力資源專家、供應海岸防衛隊之船隊、資訊整合技術公司及各種諮詢顧問。
就全球反恐維安的市場而言,美國國土安全部是最大的客戶,2006年美國境內的反恐維安市場規模估計即達339億美元(圖1),其中70%是各級政府機構發包的專案合約,且幾乎全數由美國企業得標,這些合約即提供龐大的市場商機,也培植其國內安全企業的科技實力。如2006年9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即招標採購一批價值20億美元之邊境安全監控設備,引起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波音(Boeing)、諾斯洛普葛魯曼(Northrop Grumman)和無線設備大廠易利信(Ericsson)五雄相爭的局面。
圖1 2006年主要國家反恐維安支出分布
依據國土安全研究公司預測,未來全球若未發生類似911事件之類的恐怖攻擊,則2015年時的反恐維安產品與服務產值目標將為1,780億美元,約為目前產值的三倍;若歐、美、日爆發重大事件,則2015年時的市場規模可能擴大至7,300億元,成長性較高的產品包括監控和核武偵測及其他相關技術(圖2)。
安全監控產業、數位化、網路監控、反恐維安、CCTV市場、台灣產業、全球安全市場、系統整合化、遠端監控、產業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