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2011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亞洲通膨與經濟整合趨勢下的台灣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2011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亞洲通膨與經濟整合趨勢下的台灣

顧荃∕整理  (2011/06/08)    《台經月刊第34卷第6期》

自金融海嘯以來,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經濟復甦的欲振乏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高成長潛力,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亞洲也將由目前世界工廠的定位,逐漸轉型為具有龐大消費潛力的世界市場。然而由於國際原物料的上漲、國際熱錢湧入等因素,亞洲各國普遍面臨通貨膨脹的問題,加上日311強震引起的後續經濟效應,對亞洲產業鏈造成新的衝擊與影響。

在亞洲崛起的趨勢之下,包APECTPP在內的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到世界矚目,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亞洲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印尼和越南四國,其政經局勢尤其是應深入分析了解的對象。此外,代表國家軟實力的文創產業,由於具有零汙染、高附加價值的特性,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明星產業,其發展模式與市場契機,值得我國重視。

為因應上述的重要發展議題,本次研討會首先邀請政府官員分析說明我國經貿發展現況與政策走向,其後規劃「亞洲景氣」、「區域政經情勢」,與「新興產業」三大議題,分別就通膨問題、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以及文創產業等議題進行討論。


亞洲成長趨勢下的台灣發展課題

本次研討會首先由副總統蕭萬長致詞揭開序幕。蕭副總統指出,亞洲國家雖然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2年網路泡沫化,以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往亞洲移動的趨勢卻沒有改變。根據國際貨幣基IMF預估,亞洲開發中國家未來兩GDP成長率7.9%,超過全球平均4.5%。由於亞洲的成長趨勢,摩根史坦利認為台灣將受惠於此波發展浪潮與兩岸和平現況,2011年起進入黃金十年的「超級循環(Super Cycle),台灣將成為大中華研發中心及亞洲高科技產業籌資中心。

蕭副總統分析指出2011年亞洲的通膨壓力逐漸浮現,短期因素來自於國際熱錢、氣候異常影響大宗農產原物料的供應,以及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國內緊張情勢;中長期因素則是主要國家的寬鬆貨幣與擴大財政支出政策,對貨幣實質購買力的影響。短期因素較容易被克服;但貨幣變動導致的長期輸入性通膨壓力,應更審慎的研擬因應對策,例如分散進口來源,建立區域貨幣穩定機制,並降低對進口資源的依賴,積極發展關鍵材料、綠色產業和服務業。日311大地震牽動全球供應鏈,使得日本關鍵材料商重新審視海外布局的需要。台灣若能掌握此次台日經貿與產業合作契機,從上中下游強化日商對台合作的意願,將可促使台灣成為亞太經濟整合的重要角色。

再看產業軟實力與文創產業發展,蕭副總統指出,台灣的經濟發展動能,歷經製造業、高科技產業,現在走向創新趨動。文化創意與設計等產業,是強調差異性的創新性活動,可以為台灣已具基礎的製造業,加上服務、人文及科技等軟實力的元素。國際設計聯(IDA)201110月於台北市舉辦首屆世界設計大會,顯示出台灣的產業軟實力相當有國際競爭力,值得永續發展。蕭副總統也認為,面對變動的經濟環境,未來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教育水準,培養各界人才。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未來將更為短缺,尤其開發中國家比已開發國家更為嚴重,且人才的跨境流動愈趨普遍。近年中國快速發展,使我國在內的優秀人才往中國移動,造成人才逆差危機。台灣要扮演亞太經濟整合者的角色,培養優秀人才是首要之務。

積極走向國際的台灣經濟發展策略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在ECFA簽署後我國的經濟發展願景及策略」專題演講中表示2011年是兩ECFA的開啟年,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FTA快速興起,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下,未來的黃金十年,台灣如何適應外部經濟條件改變和內部經濟結構的轉型,將是重要課題。

亞洲經濟通膨壓力區域經濟整合亞太市場FTA發展ECFA效應台灣經濟策略新興市場投資文創產業軟實力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