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現況與全球趨勢比較
寗家洋 (2017/10/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0期》
全球流行音樂產業概況與趨勢
依據2017年普華永道「流行音樂產業報告」(PwC 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Outlook 2017~2021)所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球流行音樂產業整體收入達到471.73億美元,較2015年成長3.39%,該研究報告預測未來流行音樂產業將以複合年成長率(CAGR) 3.55%持續成長,2021年約可達到561.54億美元。觀察流行音樂產業收入結構,2016年現場音樂演出收入(附圖)為249.66億美元,占整體產業收入的52.92%,為流行音樂產業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現場演出收入預期仍會持續成長,至2021年預測可達289.05億美元,CAGR約為2.97%;在實體唱片收入方面,自2012年以來實體唱片收入便逐年下滑,2016年收入為85.39億美元,預期未來將以-1.64%的CAGR持續下滑,顯示現今流行音樂產業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模式已大幅轉變(表1)。
附圖 2016年全球流行音樂市場收入結構
表1 全球流行音樂市場收入結構與預測
數位音樂在整體流行音樂產業中成長幅度最為顯著,2016年數位音樂收入較2015年成長20.35%,達107.34億美元,已超越了實體唱片收入,在數位音樂的收入結構中,包含下載、串流與手機音樂,其中音樂下載與手機音樂皆呈現衰退態勢,而串流音樂則較2015年大幅成長65.26%,且將以CAGR 20.74%持續成長,顯示串流音樂為數位音樂主要的成長動力來源,且觀眾在網路付費收聽音樂的消費模式已逐漸建立。在PwC的報告中指出,雖然串流音樂收益大幅成長,但網路上的盜版侵權行為依然層出不窮,如:民眾可透過YouTube-MP3.org輕易的將版權內容下載並傳播,該公司每月的用戶數約6,000萬,這對流行音樂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索尼音樂(SONY MUSIC)、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與華納音樂(WARNER MUSIC)已於2016年聯合向該營運商提起訴訟。
另外,在其他收入方面,其中包含版權收入與即時放送收入,由於實體音樂的銷售大幅衰退,流行音樂公司與歌手必須尋求更多元的收入管道,數位化浪潮的興起,使消費者聽音樂的習慣由實體唱片轉為線上串流收聽,許多網路影音平台紛紛成立,也連帶提升唱片公司歌曲版權收入來源。此外,由於直播科技的進步,部分無法前往現場參與演唱會的觀眾,開始願意付費觀賞演唱會直播。但由於線上音樂授權模式尚未成熟,且直播興起的時間尚短,民眾付費收看直播演唱會的消費習慣尚未普及,使版權與即時放送收入占整體流行音樂產業的比例尚低,僅6.22%(附圖),但其未來的成長將頗為可觀,預測至2021年之CAGR為5.94%。
綜上所述,全球流行音樂產業趨勢主要可歸類為:
1.現場音樂收入為整體產業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未來仍將持續穩定成長。
2.由於消費者收聽習慣的改變,實體收入將會持續衰退萎縮。
3.數位音樂收入中,下載與手機形式呈現衰退態勢,串流音樂的快速成長連帶增加數位音樂的收入。
4.版權收入與即時放送收入未來可望持續成長,但占整體流行音樂產業收入比例仍低。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概況與國際比較
在PwC的報告中,2016年台灣整體流行音樂產業收入為1.59億美元,較2015年成長6.71%,估計2016~2021年CAGR為7.67%。在細項收入結構方面,2016年現場演唱會收入為5,600萬美元,較2015年成長5.66%,該報告中對於台灣流行音樂現場演出市場的未來前景十分樂觀且看好,其預測至2021年現場演出收益將達1.04億美元,CAGR約為12.97%,為所有調查國家中成長率最高者;在數位音樂收入方面,2016年為6,000萬美元,較2015年成長20.00%,與全球趨勢類似,數位音樂成長動力來源主要為串流音樂的大幅成長,但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台灣數位音樂收入中,除下載音樂小幅衰退外,手機音樂呈現微幅成長,雖然預期長期仍呈現衰退趨勢,但也顯示台灣消費市場對於手機行動影音方面仍有一定需求。在實體音樂收入上呈現逐年衰退的態勢,2016年收入為3,900萬美元,較2015年衰退9.30%,預測2021年將會衰退至1,800萬美元(表2);另外,在其他收入中,其收入來源全為版權收入,而在即時放送收入方面並無統計數據,其可能原因有:直播節目在台灣興起時間較短、台灣消費者對於付費觀看流行音樂直播節目的習慣尚未建立,以及台灣面積較小、交通方便且觀眾重視現場體驗,故而降低付費收看直播節目的誘因。
流行音樂、數位音樂、串流音樂、現場演出、音樂產業、體驗經濟、音樂版權、黑膠唱片、數位轉型、音樂市場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