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亟待掃除陰霾的塑膠產業
黃慧文 (2008/11/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1期》
受到美國次級房貨風暴、二房危機、金融風暴的影響,歐亞各國經濟亦無法避免的受到牽連,並逐漸衰退,隨著比利時、法國及英國等政府相繼被迫接管岌岌可危的金融機構後,金融風暴愈演愈烈。除了美國與歐洲所面臨的金融問題外,通貨膨脹壓力逐漸升高,抑制人民的消費力、壓縮各國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各國的經濟成長前景蒙上陰影,新興國家、中東及西歐各國亦難脫離此一風暴與嚴峻的考驗。
在美國金融危機未獲得解除及通貨膨脹壓力下,歐美各國一一進入金融風暴圈,引發歐洲經濟衰退,各國經濟均受到衝擊,全球經濟及其成長率進而逐漸衰退。依經濟學人智庫(EIU)於2008年9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發展明顯趨緩,而邁向衰退的危機亦愈趨明顯,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為3.8%,2009年成長率則下降至3.3%。另依Global Insight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3.2%下修為3.0%,2009年經濟成長率亦下修為2.8%。
塑膠產業在這波金融風暴、全球經濟衰退及國際原料價格高漲下,將面臨什麼樣的風暴?又將如何去面對呢?本文將由塑膠產業的結構面,以及目前經濟局勢來剖析塑膠產業將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可能之因應對策。
塑膠產業結構
塑膠產業主要分為塑膠原料及塑膠製品兩類。塑膠原料亦屬於石化產業中游產業,為中間原料,其中屬乙烯系統者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等塑膠加工原料;屬丙烯系統者則有聚丙烯(PP)、丙烯晴(AN)為其上游,塑膠原料為中游、而塑膠製成品為下游產業;而屬芳香烴系統的則包含己內醯胺(CPL)、樹脂(ABS)、聚苯乙烯(PS)、PET、Nylon等。凡從事塑膠材料、塑膠袋及塑膠成型品製造之行業均屬塑膠製品業,其中包括塑膠日用品製造業、塑膠膜袋製造業、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塑膠皮、板、管材製造業、塑膠皮製品製造業、強化塑膠製品製造業、其他塑膠製品製造業等細項產業,為塑膠原料下游產業(詳見圖1)。
圖1 塑膠產業結構圖
塑膠原料產業屬於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引進技術。其中尤以泛用塑膠原料的製造成本最大,每一間工廠需投資之金額約為數億到數十億之間,而設廠與製造方法方面,則需要倚賴專業技術,由於技術層次高、投入資金不菲、規模大,故塑膠市場形成一個寡占的現象,使許多塑膠原料只由少數幾家公司生產供應。
塑膠製品產業是指從事塑膠材料、塑膠袋及塑膠成型品製造之產業,其中又以塑膠皮製造業、塑膠布製造業、塑膠管板製造業為產值較高且較主要之細項產業。屬於勞力密集度高、資本投資小等特性之產業,生產出之塑膠製品多以外銷為主要導向。
塑膠產業的挑戰
上游原料對塑膠產業的供給及塑膠產業對上游原料之需求情形,亦或是產業對下游產業的供給及下游產業之需求情況,對產業發展影響原本已相當深遠,但在歐美金融風暴、全球經濟景氣衰退及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的影響下,上、下游產業之供給及需求的情勢,已成為塑膠產業發展所需密切注意之事項。
依我國塑膠製品業者之主要廠商的成本結構資料研判,塑膠產業製造成本項目中,以直接原料所占比重最高,以2007年上半年為例,直接原料占塑膠原料產業製造成本的比重為88%以上(詳見表1),而在塑膠製品產業部分,直接原料則占製造成本77%以上。觀察2008年國際原物料的上漲,使直接原料所占成本結構比,亦將隨之增加。
塑膠產業、原料成本、全球經濟、金融風暴、需求下降、減產、技術創新、成本轉嫁、製造成本、景氣衰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