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韓國房市泡沫化再現?
黃永慧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近年韓國房價走勢
近幾個月以來,韓國經濟呈現穩定之信號,無論是經濟成長抑或工業生產,而資產價格有飆漲之跡象,尤其是房屋價格最顯著。房價方面,觀察韓國房屋購買價格指數之近年走勢(圖1),2000年初時房屋購買價格指數維持於60之水準,爾後持續攀升,因韓國經濟已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恢復,投資人累積大量財富,大批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隨著成交量上升,房價也急速攀升,2008年8月房屋購買價格指數突破100大關,9月甚至達到高峰101.19,當時正值大宗物資、石油價格飆漲,全球通膨嚴重,爾後遭逢全球金融風暴,房屋購買價格指數卻僅小跌,跌破100。然而近幾個月房屋購買價格指數走勢(圖2),又有開始蠢蠢欲動之跡象,從2009年3月開始,房屋購買價格指數為99,逐月成長,10月已達到高峰101.1,11月更是達到101.30,創下歷史高點。
圖1 2001~2009年韓國房屋購買價格指數走勢
圖2 近期韓國房屋購買價格指數走勢
以韓國房屋價格而言,根據Global Property之資料顯示(圖3),無視全球金融危機,韓國近一年房價成長率與亞洲主要房價上漲之國家比較居冠,上揚了3.1%,以韓國各地區而言,尤以首爾為最,自2009年起首爾公寓價格飆升約20%,可見韓國房價泡沫化之擔憂其來有自。
圖3 亞洲主要國家房價最近一年成長率比較
至於韓國股市、匯市方面,倒沒有呈現如同房市之大幅飆漲的情況,頂多回至原先之水準。韓國股市(KOSPI)從2009年初至11月底,漲幅約為33.86%,大盤指數回復到約1550多點,相當於2008年7、8月之水準,而亞洲股票指數(所有國家,不包含日本)同期間漲幅約為76.25%,因此KOSPI之漲幅微不足道,難以構成泡沫化之現象。韓圜從2009年初至11月底,升值約15.76%,亦只有回復至2008年8、9月之水準。因此以下主要針對韓國過熱之房市進行分析。
韓國房市泡沫化之成因及政府控管政策
(一)韓國房市泡沫化成因
近來韓國房市有泡沫化之疑慮,主要係來自本身積存已久之內在成因,再加上外在因素使然,闡述如下:
1.內在原因
(1)某些區域維持高房價
韓國房價問題的其中一個癥結來自人口布局,一直以來,韓國國內高房價都集中於首都—首爾地區,歷久不衰。韓國首爾面積僅有605平方公里,卻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約有1/4以上的人口(逾1,000萬人),都集中在此地居住生活,主要是因為就業、教育、交通等因素。就業部分,將近55%的製造業以及大型企業幾乎都集中於首爾地區,收入也較高,韓國居民自然往首爾遷居;教育部分,韓國最好的小學、中學及高中幾乎都集中在首爾地區,為了子女教育著想,許多人往首爾移居;交通部分,首爾有相連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相連的國際機場航線,亦有通往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達,也吸引許多其他窮鄉僻壤之居民聚集於此。也因為以上因素,導致人口過度集中,投資者皆選擇在此投資,使首爾房價不斷拉抬,炒作嚴重,其他區域的房價漲速則相對緩慢。
首爾房價、資產價格泡沫、韓圜貶值、全租制度、房地產稅制、貸款成數限制、利率政策、土地供給限制、家庭信用擴張、房價管制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