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商回流的趨勢展望與課題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商回流的趨勢展望與課題

古芷諼  (2022/07/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7期》

 受美中貿易紛爭衝擊,在中國經營發展企業對美國貿易往來、COVID-19疫情突顯供應鏈集中生產風險,以及中國經營環境愈趨險峻等負面因素影響,台商企業始考量移轉中國產線至越南、印度或菲律賓等東南亞新興市場或回流母國投資。我國政府因勢利導推動實施期程為三年(2019~2021年)之「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政策措施,冀為企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其後鑒於全球供應鏈轉移、國際情勢轉變等因素仍持續,為維持民間投資力道與鼓勵廠商智慧升級轉型,同時鎖定配合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政策目標,逐步落實減碳排之業者,政府核定延長方案受理期間至2024年。

在國際經貿環境變動推力與政府政策積極協助之帶動下,台商回流投資件數及金額超乎預期,截至2022519,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共計260家廠商通過審核,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約1.05兆元。政策不僅為企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更引導台商及境外資金回台投資整合產業上中下游廠商,增益產業群聚效應,進而提升產業產值技術與實現加速經濟升級轉型。 


回台投資成為台商應對美中爭端COVID-19疫情之優先選項

受美中貿易紛爭與COVID-19疫情等不可抗力事件影響,台商重新思考調整供應鏈及全球布局。就資通訊產業而言,儘管COVID-19疫情衝擊整體經濟景氣,然隨疫情刺激宅經濟等需求明顯升溫,帶動筆記型電腦、伺服器與網通設備等相關應用需求明顯成長,加上雲端運算、AI5G基礎建設等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發酵,從而帶動整體產業需求持續攀升與廠商積極新設廠房或擴增生產線。多數業者基於考量分散風險及降低中國生產比重之考量,採取以台灣為新設廠房、擴增產線或研發之回流投資策略。惟亦有部分企業基於就近服務當地市場之在地化策略,於全球各生產據點進行自動化及建廠工作,平衡集中單一地域之風險並進行差異化市場布局,或於已開發國家新設研發據點。

至於傳統產業廠商部分,一定比例之中間零組件產品製造業者從中國外移,以降低集中製造風險;若零組件傾向終端產品,則多因考量進出關稅及物流成本增加等問題而鎖定中國市場維持不變。亦有部分廠商跳脫過往僅以「成本」為考量之思維,其過往以依賴中國、東南亞國家為主;印度、台灣為輔,現已漸次將產能遷移回台灣本土;或加碼投資東協國家、印度等。儘管多數廠商涉及新南向策略布局,然其均將關鍵技術根留台灣,以作為研發據點並確保長期競爭優勢。除新建廠房或擴增生產線外,有廠商採取併購策略直接取得生產據點,並藉此延伸營運觸角,擴大客戶與產品布局。


台商回流投資金額集中於資通訊相關產業,且投資多具群聚地緣關係

過往我國產業對中國之投資聚焦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資通訊相關產業範疇。隨美中貿易紛爭延伸至科技領域,促使我國科技產品相關業者對產能進行重新配置,將部分列屬相對高階、高附加價值之產線自中國撤移回台灣。是故,觀測台商回台投資主要產業別(表1、表2),即多數集中於電子資訊類別,總投資金額為新台幣7,619.45億元,比重高達79.23%,並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669.20億元,58.95%)所占最多,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1,950.25億元,20.28%)。

台商回流國際供應鏈智慧製造資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生產基地多元化群聚效應西部科技廊帶關鍵材料自動化製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