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供應鏈的通行證,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4/11/06) 《永續學院編輯室》
隨著世界各國對氣候變遷的重視,2050年淨零排放成為多數國家和產業的最大公約數。台灣作為國際供應鏈的要角,企業在面臨全球夥伴對綠色供應鏈的要求下,無碳能源的穩定供應成為重中之重。而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則是達成此一目標的重要工具。
為何電力部門的減碳如此迫切?
數十年來,世界各國發展再生能源不遺餘力。然而,電力部門依然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更諷刺的是,2023年人類再創碳排新高,顯示減排成果不增反降。此一現象在台灣尤其明顯:我們電力部門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70%左右。國內有許多企業屬於國際大廠的供應鏈成員,被要求全時使用清潔無碳電力。但現實是,台灣的再生能源供應量,受到土地和氣候限制,無法大規模擴建設施,也難以確保穩定供電。
此外,隨著AI產業在台灣快速崛起,對電力的需求持續增加。能源署於今年7月發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到2028年,AI技術用電需求將是目前用電量的八倍。今年8月台電更投下震撼彈,針對桃園以北不再核供5MW(千瓩)以上資料中心用電。諸多現象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對穩定、無碳電力的擔憂,眼看單靠再生能源已難以滿足未來需求。
碳捕捉、封存技術、無碳電力、綠色供應鏈、再生能源、碳中和、碳減排、CCS憑證、企業購售電合約、24/7供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