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OECD人才趨勢看延攬國際專業人才之策略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OECD人才趨勢看延攬國際專業人才之策略

王睦鈞  (2008/07/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7期》

根據WEF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正處於由效率階段躍升至創新階段的轉換期,該報告指出在效率階段可透過技術引進與製造效率來提升競爭力,然而創新階段須強化環境營造,才有機會觸發獨特的價值創新。該報告更進一步指出經濟體欲轉換至創新階段,人才及互動關係是最重要的關鍵。根據這樣的思維邏輯,便可以歸納出人才、互動關係與創新之間存在相當重要的關連性,亦即一國是否具備優質人才與流暢的互動關係,將是攸關該國能否跨入創新階段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OECD國家人才趨勢、OECD國家勞動市場現象與OECD國家人才政策等三部分,為主要論述內容,最後會依據上述OECD人才趨勢與政策作法,綜合歸納延攬國際人才之建議,以供相關政策參考。

 

OECD國家人才趨勢

(一OECD國家工作人口年齡層的轉變

2005年代表嬰兒潮世代已邁入60歲大關,在未來幾年這些人將陸陸續續進入退休階段。據OECD估計這一世代退休的人口將超過工作人口,意味著若沒有淨人口的移入,工作人口在某一階段將面臨開始減少的趨勢。更深刻意涵在於,隨著退休人口的增加,雖然他們仍會持續消費,但是消費力將可能下滑,進而影響各國經濟的成長。

(二)短期工作已成為長期居留的跳板

短期工作者涵蓋範圍相當廣泛,諸如季節工作者、學員、跨國公司內部轉換、契約工作者、交流訪問者、高技能人才、專業人士、跨境服務供應商、表演藝術家和運動員等。根據統計,短期工作者2004年較2003年成長7%左右,2005年則維持不變,約有180萬人。該報告觀察到高短期工作者進出的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瑞士與英國等,通常也是高移民國家。這顯示短期工作確實是成為永久移民的一個跳板工具。

(三)各國開始重視吸引與留住國際學生

OECD國家外籍學生人數自2000年以來增加40%,在紐西蘭、捷克與韓國都觀察到外籍學生人數呈現兩倍以上的增加,此外在南歐、愛爾蘭、澳洲、法國、荷蘭與日本,外籍學生人數亦呈現50%以上的成長。國際學生留學選擇通常有強烈的地緣導向,歐洲學生傾向留在歐洲,而亞洲與其他國家的學生則會選擇歐洲以外的OECD國家。該報告認為國際學生人數的增加,可能是某種回應信號,顯示OECD國家提高學業完成後,留在各國工作與居住的可能性。

(四)高等教育移民人數漸增

無論是OECD或是OECD以外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勢,那便是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提高。儘管如此,大多數OECD國家都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短缺高素質的移民,因為知識經濟愈來愈成熟,且製造業工作也都遷往海外。

若將OECD國家分成兩群來看,第一群是最近十年來移民的教育程度不若1990年之前的移民,第二群當然便是最近十年來移民的教育程度高過1990年之前的移民。第一群國家包含南歐、北歐(瑞典除外)、匈牙利與美國。第二群國家包含傳統的移民國家、捷克與愛爾蘭。愛爾蘭自九○年代以來蓬勃發展的經濟,協助愛爾蘭吸納不少高素質人才。

國際人才OECD專業人才創新階段國際學生移民政策人才引進勞動市場居留許可政策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