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整體經濟篇】財政金融:日本震災後我國總體經濟焦點課題

 

台經月刊

 

【整體經濟篇】財政金融:日本震災後我國總體經濟焦點課題

楊家彥、張博欽 (作者分別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2011/04/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4期》

20113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是人類史上罕見的九級強震,造成日本極為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所幸目前核災情勢似乎已有逐漸控制跡象,一項重大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平息。若無後續意外災情發生,日本東北地區災後重建的階段將逐漸開展。

就此次震災可能造成的全球經濟影響來說,兩個簡單數字可以先提供一個概略輪廓。日本GDP約占世9%,而各界評估震災可能減少日本經濟成長的程度,0.1個百分點到一個百分點都有。換言之,若僅考慮日本經濟的部分,則此次震災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傷害相對有限。

以下從產業供應鏈、市場需求面、原物料價格,以及匯率等四方面來探討日本震災對我國總體經濟的可能影響。

 

供應鏈衝vs.轉單受益

日本身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的主要市場,也是工業生產大國,震災對其相關經貿夥伴或競爭對手而言,必將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若以日本作為世界工業產品供應國而言,日本主要出口製品包括運輸器械、汽車、半導體、電力機械,及高階化學材料等。中國、美國、南韓及台灣等國皆高度仰賴日本供應的生產用製品。此次主要災區為日本東北地區,雖以觀光及農業活動為主,但在工業方面,亦有汽車廠、電力機械製造,以及重化工業等生產活動。此外,多座核能發電廠停運與氫爆,亦將影響更大範圍的產業活動。因此,震災所造成的生產活動中斷,勢必對進口日本汽車、電力機械,以及重化材料的國家與企業產生若干負面影響。

就台灣產業而言,工研院IEK資料顯示,面板生產所需的部分材料、半導體矽晶圓,以及其他電子零組件上游材料等,一旦日方供應中斷或延誤,都可能導致我國業者搶料或延遲交貨的損失。此外,我國半導體、面板及光電業者亦高度依賴日系製程設備,震災對相關設備所需的耗材供應亦可能有所影響。目前日本核災情勢似已初步控制,輻射汙染問題影響當地產業復工的風險逐漸降低,但電力供應何時恢復正常仍屬未知。

至於市場談論的轉單效益,概略而言,上述日本災區所生產的工業製品,除部分資訊電子相關產品服務之外,多數皆非台灣企業所能生產供應,故相關可能衍生效益或對歐美先進國家較為顯著。不過,個別產業供應鏈之間所受影響頗有差異,有些產業確實可能看到直接轉單,如部分記憶體、軟性電路板、面板等,但缺料問題卻也可能讓轉單的商機「看得到卻吃不到」。

此外,部分轉單雖非直接轉向台灣廠商,但卻是轉向台灣廠商代工的客戶,可視為間接轉單。然而,其中亦有可能發生中游零組件獲得間接轉單,但卻由於供應鏈重新調整而使下游負責組裝的台灣廠商生產成本增加或出貨延遲,或可說是部分受益,部分仍受不利影響。整體轉單效益的程度仍須做更詳細地逐業檢視,方能掌握大致輪廓。


震災衝擊內vs.日本重建商機

就作為世界主要市場的角色來看,日本是世界第四大進口國,包括中國、美國、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南韓等國家在內,都以日本為重要的市場。因此,日本震災所造成的大眾財產損失,以及廠商營運暫停的收入縮減,都將使得其民間消費顯著萎縮,而相關進口需求亦將下滑。因此,對全球經濟的復甦而言,日本震災無疑是一項打擊。

日本震災供應鏈衝擊轉單效應台灣經濟日圓升值原物料價格能源需求重建商機電子產業全球金融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