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建構符合國際準則之永續供應鏈,強化產業綠色競爭力

 

台經月刊

 

【社論】建構符合國際準則之永續供應鏈,強化產業綠色競爭力

台經院  (2025/02/05)    《台經院》

依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2023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指出,自1970年至今,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比過去2,00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來得快,即使考量全球不同強度的減碳情境,全球溫度相較於工業革命仍將增溫超過1.5℃。聯合國祕書長於2024年示警:「全球暖化時代已經結束,如今已進入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的時代」,暖化的地球對全球各地的衝擊在未來數十年間將無法避免。
為了落實將全球溫升控制於1.5℃內,過去十年跨領域具領導力的企業、組織,從實施溫室氣體盤查、處理年度溫室氣體會計事務上,獲取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經驗。這些企業組織為實踐所設定之具挑戰性減排目標,積極將溫室氣體減排策略實踐至供應鏈管理業務,並拓展到產品及服務的整體價值鏈中。
聯合國《永續供應鏈持續改善指引》(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A Practical Guide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定義永續供應鏈將對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的管理及鼓勵良好治理實踐納入整個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中,其目標在於為所有產品和服務創造市場利益,保護環境、社會和維持經濟價值。建構永續供應鏈必須確保符合法律規範,並接軌支持永續經濟活動的國際準則。
隨著全球ESG監管機制和立法的發展,相關政策、法令與機制不斷修訂、新擬,其規範與評比指標位階逐步提升,對於企業永續報告揭露的強制性要求亦日益嚴格,而管制的範圍逐步擴及企業於全球的價值鏈,同時更注重價值鏈內永續資訊的揭露品質、準確度與可信度,並進一步防止漂綠(Greenwashing)。
全球最為廣泛使用的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標準指引―GHG Protocol,已展開指引的一系列更新工作,以順利接軌全球各項新興永續報導規範。2024年發布說明文件「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於氣候揭露準則的整合概述」(Overview of GHG Protocol Integration in Regulatory Climate Disclosure Rules),綜整說明GHG Protocol所發布的各項指引如何對應連結至國際各項法規要求,如「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歐洲永續報導準則」(ESRS)、美國《企業氣候數據責任法案》(SB 253),及美國SEC發布之氣候相關揭露要求「投資者氣候相關揭露之強化與標準化」(The Enhanc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 for Investors Rule),以確保指引所制訂之溫室氣體計算與報導標準,能為企業永續資訊的揭露提供嚴謹並具可信賴性的基礎。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意識到價值鏈碳數據確實揭露與準確交換對於提升價值鏈透明度的重要性,企業組織需實用且有影響力的方式為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2021年發布「價值鏈碳透明度探路者」(Value Chain Carbon Transparency Pathfinder)倡議,專注價值鏈內一級碳排數據的揭露與共享,強調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與可比較性,希望能協助企業在一致的基礎上,取得跨組織產品價值鏈(範疇三)的排放數據,使企業能更瞭解供應鏈碳排放細節,以精進企業的營運決策並實現淨零目標。
跨國企業或國際品牌商所承諾的淨零目標與產品碳中和,需要可靠的數據對應相關揭露與宣告,作為價值鏈永續發展的最佳實踐。儘管許多企業在全球監管單位與資本市場的規範及期待下,已積極對外展現永續議題管理績效與成果。然而2030年中程淨零目標時限將至,Google、Apple、Dell等科技品牌商,急於尋求可以準確地掌握價值鏈碳排數據的解決方案。運用較高比例初級數據(Primary Data)的產品層級計算準則,以及符合國際機制規範的生產價值鏈碳揭露與交換機制,有助於掌握價值鏈內準確且透明的碳核算數據,確實落實企業自身淨零目標與產品碳中和承諾。
國際供應鏈將遵守社會法規和環境標準的供應商視為優先合作對象,在要求直屬供應商遵守相關規範與標準的同時,也希望其他跨階層供應商同步落實。我國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更多供應鏈下游品牌商與科技公司宣告參與環境永續倡議及設定淨零碳排目標,將更進一步要求供應鏈業者以更具體方式,揭露環境、社會面實質治理成效,或落實跨階層供應鏈盡職調查,藉以衡量價值鏈因應氣候變遷及環境社會永續的風險與機會。
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高,產業與國際供應鏈在達成淨零永續的目標上共存共榮,在國際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的生產價值鏈碳管理趨勢下,我國業者是否有能力提供準確與可信賴的碳數據資料及具氣候影響力的永續商品給下游客戶,將影響產業於全球價值鏈的競爭力。
建構永續供應鏈是社會永續發展的正確道路,有助於落實減碳目標與環境保護承諾。對企業而言,身為全球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趨勢下直接受約束的利害關係人,應積極跟上國際腳步,除持續關注相關機制發展,加強與供應商共同合作並落實供應鏈盡職調查,推行公司治理同時迅速調整更進階的創新解決方案,全面將環境、社會、道德面永續思維結合經營策略,以接軌國際的方式建構永續發展供應鏈。
政府除加強中小企業淨零資訊宣導並推動相關政策協助資訊與機制整合外,亦可促進數位化工具整合,提高業者整體碳數據蒐集效率,以提升數據之互通性與可用性;同時加速永續管理人才培訓,協助提升納管企業永續資訊建構與揭露能力,可以實用且有影響力方式,讓企業可以更有效率地檢視產品生產和服務價值鏈運作,在環境永續發展上貢獻價值。

永續供應鏈碳數據揭露ESG監管淨零轉型價值鏈碳排放國際準則企業永續報告綠色競爭力供應鏈盡職調查環境永續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