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品牌發展實戰經驗 ―以自行車、工具機、醫療器材產業為例
官佳霖(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2/10) 《台經月刊第43卷第2期》
考量企業與產業品牌的相互影響,當單打獨鬥難見未來,「群攻策略」可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新出路。台經院執行的品牌耀飛計畫聚焦提升中小企業品牌競爭力,針對自行車、工具機與醫材三大產業輔導。自行車產業透過A-Team合作推動桂盟等實現品牌升級;工具機產業在疫情間促成品牌診斷,助台中精機與百德機械重塑形象;醫材產業聚焦高齡化與智慧醫療,協助企業發展品牌並提供整合解決方案,透過計畫整合資源與專家協助,為中小企業注入競爭力。
自1950年代以來,時間、空間等障礙逐一被打破,國與國疆界逐漸瓦解,最終形成巨大的全球市場。對企業而言,隨著戰場從國內市場轉變成全球市場,導致各個產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企業要能夠存續並且闖出一片天變得更困難,所走的每一步路也需要經過嚴謹慎重的思考。依據《202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發布,中小企業家數占全體產業高達98%,為台灣經濟發展之中流砥柱,因此中小企業如何與國際大廠比拚,又該如何應變整體環境趨勢驟變,將對台灣產業競爭力、社會安定有著關鍵作用。本文將透過自行車、工具機以及醫療器材三大產業聯盟發展案例觀察,剖析台灣中小企業品牌「群攻」之路。
從個別輔導企業品牌,延伸至協作產業品牌發展
經濟部台灣品牌耀飛計畫(簡稱品牌計畫)建立跨資源平台,提供客製化主題式品牌輔導,多元協助企業建立自有品牌發展策略,全面強化企業競爭力。然而,要構築國家整體競爭力,企業品牌、產業品牌、甚至國家品牌之間需要互相支持,才能實現更大的品牌價值與市場影響力。因此品牌計畫除了個別輔導企業,亦從產業面切入,透過活動或資源的協助,以期加速產業品牌的推動發展。
品牌計畫執行至今,協助過自行車產業、工具機與醫材產業發展品牌。在產業的擇選上,品牌計畫主要以各產業出口表現、產業關聯度、產業品牌力(注1)表現,以及產業發展潛力等為觀察重點。分析做法上,首先在產業關聯度方面,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產業關聯統計表,將產業關聯分成四大類型(注2),其中第I、IV類型為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列為優先考量;接著,針對產業品牌力表現、相對規模及相關係數等資料進行交叉比對,進一步聚焦產業品牌力、GDP、出口值高度正相關的產業;同時,搭配政府政策「5+2創新產業」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所涵蓋之產業,再從中收斂優先協助重點潛力產業。
考量企業品牌與產業品牌雖然彼此有關聯性亦互相影響,但發展策略上實有不同側重的策略。因此,品牌計畫協助產業品牌之推動,主要採取與相關產業公協會共同合作的方式,透過專題活動及經驗分享,梳理產業共同的品牌挑戰、品牌轉型加值與資源共享等議題,以凝聚推動產業品牌的共識,並逐漸形成協作策略方案。接下來,將分別針對品牌計畫實際推動自行車、工具機、醫材產業發展品牌之歷程進行說明。
品牌耀飛、自行車產業、工具機聯盟、醫材品牌、群攻策略、中小企業、A-Team、品牌診斷、產業升級、國際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