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產業創新系統能耐分析——以專利資料為基礎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產業創新系統能耐分析——以專利資料為基礎

王睦鈞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台灣產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分工的定位為由純「代工製造」模式,衍生為「代工製造與產品設計」模式,然而隨IT產業追求低成本製造基地,將製造能耐轉移中國,台灣現階段的競爭能耐也同步轉型為「研發創新,智權布局,創造價值」的層次。當台灣產業往「更前瞻、更深層」創新研發之路邁進時,為確保台灣競爭優勢,企業必須提升研發創新能量,並善用智慧財產權作為攻防武器。

一般而言,企業在國際申請專利有三大目的(1)獲得產品主要市場的專利保護(2)獲得產品製造國家的專利保護(3)獲得有主張權利國家的專利保護。因有產品或製程專利的保護,將可降低產品因仿冒遭受的損失,同時也可作為防禦之用,增加侵權訴訟或交互授權時的籌碼。

由於專利具有新穎(novelty)、非顯著(non-obviousness)與實用(usefulness)三項特性,再加上專利首(front page)提供相當豐富的資訊,包括專利分類、專利發明人、專利所有者,以及專利引用文獻等。此外,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之報告,專利文獻包含全世界每90~95%的研發成果,有效運用專利資訊可縮短研發時60%,節省研究經費高40%,因此專利資訊對於國家經濟、產業發展及技術研發的確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綜合分析專利資料、產業資訊與企業策略等資訊,確實可以呈現一個國家或企業的創新行為變化與技術創新動態,甚至可以觀察長期產業發展趨勢。

本文透過台灣在全球主要市美國、日本、歐洲、中國與台灣等地區的專利資料分析,掌握台灣在國內外專利布局的情況。因此,本文架構如下,首先係五大地區專利件數申請與核准分析;其次是三邊家族專利分析;再者為美國專利分析;最後,則是綜合上述分析歸納出本文結論。


五大地區專利分析

專利是屬地主義,除了會在本國申請外,也會考量專利產品製造、使用及販賣的地點,而向相關地點的國家申請專利,藉以取得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效力保障。因此,國人除在台灣申請專利外,美國、日本、中國等地,也是國人主要對外申請專利的地區,在歐洲的專利申請情況則相對較不普遍,以下就國人對台灣與國外主要四大地區專利申請與核准件數進行說明。

(一)核准部分

綜觀5年台灣在國內與主要四大地區專利核准數與排名(1),台灣在5年的本國內專利獲准數均名列1,發明型專利則2004年起,超越日本,成為1。至於在國外專利核准的情況,因中國(含香港)、美國、日本是我國近年來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故台灣在美國專利商標(USPTO)、中國知識產權(SIPO)以及日本特許(JPO)申請與核准的專利布局相當積極。在所有專利核准件數上,台灣USPTO9年名列全球4名,連5SIPO的專利件數名列3,然而卻JPO中止連7年名列全球4名的績效,2007年成為5名。至於歐盟的個別國家並非台灣主要出口國,加上歐盟專利審查時間長5~6年,往往專利獲得核准時,技術已過時,故審查期間經常申請撤銷。因此,台灣EPO專利申請數相對較低,2007年為例,台灣在歐盟專利核准數僅147件,2003年核准數更只65件。

智慧財產權專利布局發明型專利三邊專利家族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國際競爭力產業價值鏈專利統計創新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