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便利,無所不在!——便利商店之現況與未來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便利,無所不在!——便利商店之現況與未來

許楓靈  (2009/0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2期》

我國自2002年起,便利商店密度便已超越日本、穩居全球之冠,雖然飽和之說盛囂塵上,但在近年業者不斷地創新營運策略與擴展營業據點的努力下,我國便利商店總店數仍然持續增加。根據表1顯示,2007年底主要五家連鎖式便利商店店數已達9,100店,密度則由2002年的3,357人/店發展到2007年的2,528人/店,市場競爭益趨激烈。

 

1 2002~2007年連鎖式便利商店店數與密度變化

 

在市場趨近飽和的情形下,已有數家連鎖式便利商店業者退出市場,在市場上留存的業者,經濟規模效益日趨明顯。於近期國內外經濟情勢不佳、零售業買氣停滯的情形下,預期未來便利商店市場,仍將維持汰弱留強與整併的市場高度集中化趨勢。而為爭取單店獲利能力與來客數,便利商店業者仍將持續進行既有店汰換,商品、立地開發與提升各店服務範疇及品質,消費者仍將是最大贏家。

受限於便利商店商品服務的高同質性與替代性,為吸引來客與提高客單價,自1998年統一超商開辦代收費用起,業者便不斷嘗試各種新服務品項的擴充,據此進行差異化來突顯自身的特色,或用以誘發引申性消費需求;使得便利商店演變至今,除了提供24小時生活必需品販售的零售商角色之外,更增加稅款代收、沖印、快遞、圖書代訂、型錄郵購、觀光特刊,乃至美食、特產宅配預購、行駕照換發與自動提款機(ATM)等服務,並引進多媒體機,販售起藝文票券、旅遊住宿餐券,或簡易保險產品等「虛擬的第二層樓店面」商品,並將電子現金儲值卡的利用,從提供消費者更便利快速的付費方式,演進到提供會員集點折扣與跨通路累積紅利功能。部分業者更跨業取得虛擬行動通信執照第二類電信執照,投入預付卡市場經營,或投入加油站、麵包店的經營,以取得更多的商機。

由近來便利商店展店數趨緩,業者積極投入全店行銷與促銷折扣戰的手法中,可以看出便利商店街頭巷戰的激烈程度,加上業者商品創新與店質改良的動作頻頻,在在證明便利商店產業已由數量擴張進入質變時期。以創造「便利」的定位為基礎,便利商店對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漫天席捲而來,不管變革的結果如何,可以預見的是,扮演消費者方便好鄰居的便利商店,未來勢必更加深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我國便利商店發展沿革

我國便利商店可分為連鎖式便利商店與非連鎖式便利商店,但由於非連鎖便利商店面臨連鎖式便利商店業者挾其龐大資本與資訊設備技術競爭的影響,市場規模占整體產業比重日減而逐漸淘汰退出,因此本文所指之便利商店為連鎖式便利商店。

我國便利商店之發展,萌芽於1977年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輔導設立之青年商店,奠基於1979年統一企業投資開設的「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引進7-11便利商店之經營技術,將商店設立移向商業區及幹道旁,同時也推展24小時(全年無休)的營業服務,開啟了台灣便利商店的新頁。

便利商店連鎖加盟創新服務競爭策略市場飽和加盟比例經營模式消費者需求產品多樣化業界競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