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強永昌、于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2013/10/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0期》

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簡要回顧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世界經濟走向低迷。作為開放的大國,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出口部門也受到了重創。中央政府透過採取積極財政政策輔以寬鬆的貨幣政策,避免的了經濟的衰退,也使得宏觀經濟在經歷2008年的寒冬後2009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回穩。十年中國經濟再次轉向了高速增長,同時通貨膨脹也隨之顯現。

   2011~2012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延續十年的高速發展態勢,在慘澹的世界背景下,呈現出回落的趨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以及全球不平衡的逆轉,意味著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結構重整的調整階段。與此同時,中國為防止通貨膨脹採取了檔型的金融政策,以及對房地產市場的嚴厲調控等。受此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中國經濟重新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調整階段。

   貫穿整個2012年的主題就是:「需求」和「改革」。最終需求的不足為全年的經濟形勢定下了不容樂觀的基調。經濟在內、外(美國經濟復甦乏力,歐債危機繼續發酵等)夾擊下遭遇前所未有的「穩增長」壓力2012年前三季的增速8.1%7.6%7.4%「連降三級」,若再加2011年的表現,中GDP增速已連續七季放緩,「2008年金融危機還嚴重」的經濟寒冬說一時甚囂塵上。然而1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12年四GDP增速已升7.9%,連續七季增速放緩頹勢得到遏制,中國經濟有開始展露出起穩回升的跡象(1)。而「改革」又與結構調整和制度革新相關聯,這也是未來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之所在。

 

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2012年,中國經濟雖然在最後兩個月有所回升,但就全年而言「保八」的目標仍未實現。回2012年中國經濟格局可以清晰地看出,經濟運行效果的因素除了開放經濟恆等式中所明確的內、外需及投資等三大主要因素外,環境生態的惡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歐美經濟復甦乏力,出口需求拉動不足

   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甦乏力是制約中國2012年總體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債務危機的影響,歐元2012年第四季經濟環比萎0.6%,為連續第五季萎縮。雖然美國第四季經濟增長有所回升,全年實GDP2011年增2.2%,但是相對於預期而言仍不樂觀(2)。受歐美經濟復甦乏力的影響2012年前三季的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明顯減緩。據統計,這一時期中國出口14,953.9億美元,增7.4%2011年同期回15.3個百分點。以季來看,第一、二、三季進出口分別增7.2%8.5%3%。進入第四季後,伴隨外部需求約束的微弱緩和,以及前期中國提出的「穩外貿」政策措施逐步落實,進出口貿易開始低位反彈(1),但是全年進出口總額2011年僅增6.2%,增速回16.3個百分點(3)。長期以來,出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一直居於重要的地位,儘管伴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擴張的內部需求對這一現象有所弱化,但在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得到根本轉變以前,進出口貿易發展狀況仍將直接反應中國宏觀經濟的運行效果。因此,進出口貿易指標的變化仍將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研判。

中國經濟GDP增長內需擴張投資趨緩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外貿困境城鎮化經濟轉型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