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面對國際生物多樣性浪潮:台灣中小企業的挑戰與應對
范聿辰(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7/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7期》
台灣有98%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其在面臨生物多樣性危機時遭遇多重挑戰,如:對於生物多樣性依賴的認知不足、生物多樣性衡量的複雜性、資源限制、法規不確定性、利害關係人矛盾,以及在制定營運策略方面的困難。本文建議我國的中小企業可以優先從供應鏈管理入手,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減緩措施,後續再投入生態復育計畫以及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融入核心商業策略,藉此保護本地生態環境並促進永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小至基因、大至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為支撐地球健康及人類活動的根本,並提供全球經濟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如作物授粉、乾淨用水供應及氣候調適等,這些服務的中斷將導致高達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農作物授粉中斷導致的糧食損失;氣候變遷調適不足引發的極端異常現象。而企業活動造成的棲地破壞、資源過度開發和汙染更加速了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弱化其提供自然服務的功能,人為活動已經導致自然界正發生「第六次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附注)。
在此背景下,企業進行商業活動時導致的生物多樣性流失日益受到投資者、消費者及政府機構等利害關係人的重視,迫使企業需釐清並處理其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非財務數據納入其投資與營運策略,同時,國際倡議與框架也在蓬勃發展,如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科學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SBTN)等,期能提供企業指導,促使其採取更具自然效益的行動方案。而中小企業雖然相較大型企業資源有限,但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應加強自身對於自然影響的識別與應對能力,因此,建立基礎資料、理解風險並回應各界要求將是未來策略制定中必須重視的項目。
企業面臨的挑戰
在實際因應生物多樣性議題時,台灣的中小企業由於其規模、資源與營運特性,在執行層面上面臨著更為獨特且嚴峻的挑戰,包括對於自然依賴根本認知的缺口、衡量工具的技術複雜性、資源與營運能力的限制、法規不確定性,以及與利害關係人互動的困難,為釐清其應對方向與策略規劃重點,附表彙整中小企業在面對生物多樣性議題時所遭遇的六大主要挑戰。
中小企業, 永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供應鏈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