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通信技術與自由貿易環境的進展,全球化發展(Globalization)可從中國、東歐、印度等大型新興經濟體如火如荼參與國際經貿活動中,不難看出大勢所趨。這些大型新興經濟體挾其充沛的低技術人力資源優勢,使得歐、美、日先進國家以及台、韓、星等中高所得國家,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來提升知識化的程度與創新的能力,期以獨特性及差異化的區隔策略來擺脫後進國家急起直追的強大競爭壓力,進而尋求自身經濟永續發展的生機。可見全球化與知識化發展趨勢其實是當今世界各國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國際大環境,也是一體兩面的關鍵經濟發展課題。
我國數十年來的產業發展,在製造業的國際化方面,已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奠立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目前服務業的發展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競爭能力仍嫌不足。特別是我國製造業在中國製造地位的崛起及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衝擊下已逐漸外移,服務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持續成長的重要性日益顯著,未來服務業升級與國際化發展的步伐也必須加速跨出。因此,經濟部提出製造業與服務業共同作為「經濟成長雙引擎(twin engines of growth)」的產業發展方向,確實是因應時代潮流的策略思維。事實上,南韓及新加坡政府亦皆提出相同的看法。
商業作為我國服務產業中的最大部門,其產業升級與國際化發展自然成為提升我國整體服務產業的關鍵環節。在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之下,商業服務的升級必然要強調知識化及國際化的推動。知識化的重點在於提升我國商業部門資訊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服務與營運模式持續創新的能力;而國際化的重點則在提升我國商業部門國際觀及國際語文能力,目的在掌握充分的國際經貿脈動,並藉由與國際客戶或國際合作團隊順暢的溝通,以利長期顧客關係的進展或與國際同、異業進行必要的策略聯盟。
就我國而言,商業服務的升級及國際化發展其實互為因果。一方面,科技應用、服務與經營理念、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可以藉由開放國內市場、引進國際相關先進企業及高階人力資源以及國際同異業合作等國際化手段,來加速提升我國商業服務的升級。當初我國金融機構藉由外商銀行的引進,逐漸取得外商在台灣所培養的信用卡業務經營專業人才與技術之後,如今在相關業務經營上已超越在台外商,即為明證。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部門欲成功的擴展國際市場,亦必須在升級之後,才能強化我國商業服務的國際競爭力,並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經貿環境中與急起直追的後進國家商業服務企業,保持一定的技術與創新的安全差距,延長我國相關同業的國際競爭生命週期。換句話說,我國商業部門知識化與國際化發展互為奧援、相互強化,是應該同時兼顧的發展方向。
然而,服務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即是人力資源,商業服務自然也不例外。高階商業人才是消化科技知識、應用科技知識、創新服務內涵及商業營運模式、發展國際視野、接觸國際客戶或國際合作伙伴的主體。因此,欲推動我國商業部門的知識化及國際化,商業人力資源的知識化及國際化發展,才是關鍵課題所在。世界各國對上述高階商業專業與國際化人力資源皆需求甚殷,我國如何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賽中占有一席之地,並成功地提升商業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將關係到我國商業服務部門升級與國際化的成敗。
在人才培育上,學界與業界必然是最重要的兩大主導部門;學界在通識教育、基礎理論教育、理論應用教育上的功能,難以被其他部門所取代,而業界身為市場的主角,在實務知識的累積與發展上亦非其他部門所及。另一方面,政府有時也必須投入公共資源或藉由財團法人研究機構的力量,在產、學兩大主導部門的聯結與整合上給予協助。因此,產業人才的培育問題在本質上是整個人才培育系統資源整合與分工的問題,而商業人才培育的問題也不例外。
從系統整合與分工角度來觀察,我國商業人才培育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產學互動不良、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極為有限;多數商業服務業者研發創新、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資源不足;商業服務研究資源投入不足,且欠缺整合;吸引國際商業高階人才來台發展就業的生活品質與環境仍待提升等。
由於多數商業服務業者皆為中小型企業,故相對而言更需要其他部門相關資源的投入與協助。因此,建立商業人才培育機制的規劃,必須更加強調系統資源整合與分工。換言之,相關政策措施的研擬與推動,亦須要政府加強跨部會的聯繫協調。本刊針對商業人才培育的主要問題,提出初步政策建議,以供各界指正。
(一)建立產業人才需求趨勢調查評估機制:儘速完成產業專業人才發展推動辦公室之設立,針對重點發展產業,在常態業務中納入定期深入調查相關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人才專業及數量,以利先期規劃人才培育的項目、規模及資源配置。
(二)改善產學落差問題:(1)短期優先改善大學教授參與產學合作的誘因機制;(2)短期內強化產學合訓的彈性作法,包括產學合開課程、建教合作、訓練套裝化等課程設計;(3)中長期以提升大學自主性與競爭環境為施政目標。
(三)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並配合服務產業的人才需求:整合相關主管部會針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及配合服務產業的人才需求等議題召開全國性會議,釐清主要正、反意見與關鍵問題,並據以研擬後續的措施及推動工作。
(四)提高政府經費投入長期性商業相關議題研究及資訊擴散平台:(1)整合學研機構現有商業研究人力資源,投入長期性、系統化的商業相關議題研究,以累積商業研究高階人力;(2)擴大現有產業資訊服務網(ITIS)計畫之產業涵蓋範圍,納入商業等服務部門之相關產業、市場及技術資訊,供各界加值利用;(3)鼓勵公協會或學研機構多舉辦商業相關議題研討會議,以提高資訊擴散效益。
(五)吸引國際商業服務業者及高階人才來台發展就業:(1)密切注意主要競爭對手國的相關措施,務使我國維持相當的競爭條件;(2)簡化外國商業專業人士出入境手續以及解除其在台就任職務之限制,並開放高級商業專業移民及簡化居留手續;(3)加速改善外來人士眷屬就業及子女就學的相關法規及環境;(4)整合相關部會檢討都市更新辦法,以促成大規模更新,提升台灣生活機能及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