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2022~2023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邱達生 (2023/01/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期》
觀察疫情爆發初期啟動量化寬鬆措施,規模超過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QE,但過度的貨幣供給推升通貨膨脹。展望2023年,雖然各國陸續開放國境,但歐美主要國家升息效果持續,致使國內外需求動能均受到抑制,對市場的打擊也更為顯著;中國境內地方債與企業債的難解困境、能耗雙控、共同富裕、堅持清零等,讓經濟存在下行的風險;日本有全世界最嚴重的公共債務問題,沉重的債務負擔顯著牽制了財政政策的揮灑空間。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表現,雖然COVID-19繼續出現新的變種,但是因為多數國家改採與病毒共存的解封政策,經濟活動已然趨於正常。然而主要央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與日本央行(BOJ)於疫情爆發初期啟動量化寬鬆(QE)措施,規模超過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QE;過度的貨幣供給推升通貨膨脹。加上各國在疫情期間的管制措施差異頗大,導致市場供需資訊不對稱,衍生出物流阻塞的結構性問題。此外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前者是國際原物料生產大國,後者號稱「歐洲糧倉」,戰爭影響生產與運輸,致使國際原物料與大宗物資價格劇烈震盪,無疑讓未見解決的通膨雪上加霜。最後則是主要央行為了抑制通膨的貨幣緊縮措施;升息的幅度與頻率皆是前所未見,終究造成終端需求萎縮,全球經濟景氣自2022年第二季起至第四季止,出現逐季降溫情況。
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景氣與2022年相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HS Marki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皆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恐將進一步減緩。基本上這些機構估計全球在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約在2.8~3.2%區間,而對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約處於1.4~2.7%區間;亦即2023年的景氣將進一步走緩(表1)。
表1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
單位:%
預測機構
|
IMF
|
IHS Markit
|
OECD
|
EIU
|
發布時間
|
2022年10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9月
|
2022年10月
|
預測年度
|
2022年(e)
|
2023年(f)
|
2022年(e)
|
2023年(f)
|
2022年(e)
|
2023年(f)
|
2022年(e)
|
2023年(f)
|
經濟成長
|
3.2
|
2.7
|
2.8
|
1.4
|
3.0
|
2.2
|
2.8
|
1.6
|
注:e為估計值;f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IMF、IHS Markit、OECD、EIU Country Data、本研究整理,2022年11月。
全球經濟、通膨壓力、供應鏈危機、地緣政治風險、能源價格、貨幣政策、國際貿易、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全球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