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轉動產業品牌巨輪——淺談亞洲各國品牌發展策略
劉靜容 (2011/09/08) 《台經月刊第34卷第9期》
品牌競逐方興未艾
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逐,走向品牌競爭的時代,卓越的品牌成為商業策略之重心,更為企業活動之驅動力。品牌形象被視為企業資產,或為更具價值的投資,亦成為企業維持生存及成長之關鍵策略。誠如品牌策略大師Kevin Lane Keller所言:「品牌或可稱為企業所擁有最為珍貴的資產」。因此,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之環境,全球企業無不正視到品牌的重要性,希望藉由發展品牌來達成營收高成長及利潤極大化。然而,品牌發展並非一蹴可幾,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品牌,均需針對其企業自身之文化、資源及特性,尋求專屬的品牌建構模式。
為協助企業發展品牌,各國政府紛紛積極投入發展品牌相關計畫,以協助企業建立其發展品牌能力,期冀於全球市場獲取更大的競爭力與獲利空間。為進一步瞭解在這場全球性的品牌競爭中,亞洲主要國家,如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如何迎接品牌時代的來臨,以及調整發展腳步走向創新之路。因此,本文概述亞洲主要國家面對品牌發展浪潮,如何採行適切之發展策略,加以協助企業品牌發展,並歸納各國在品牌推展之相關策略與未來主要發展趨勢;最後檢視我國品牌發展策略,是否得以在全球品牌競逐中,找到新藍海策略,躋身於全球舞台。
日本,精緻時尚的Neo Japansque
日本政府培育品牌發展之過程,大致可區分為從提升品質,再到保護品牌以及營造品牌發展優良環境,進而到提升品味的過程。日本長久以來透過高品質與其他國家產品進行區隔,故日本政府將品牌視為重要知識產權,因此在法律規範、政策與執法部門、民間支援等方面,均相互支援構築為完整之品牌戰略體系。除了藉由品牌發展研擬不同政策重點加以扶植,亦由經濟產業省支援,進行出口促進政策,主要目的在藉由強化中小企業品牌能量,以活絡出口活動,進一步提升國際對日本企業品牌之評價。
(一)提升產品品質等於提升品牌價值
為培育電子產業,日本政府曾先後透過制定發展計畫與提供專項資金,協調政府與民間研究機構開展共同研究;實施稅收優惠,以幫助企業發展技術,提高品質;並提供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出口退稅免稅、促進對外投資優惠稅收制度等,幫助企業走出國門,為SONY、Panasonic、Hitachi、Toshiba、NEC等企業品牌塑造出形象、享譽海外。
(二)藉提升設計能力提升品牌價值
日本政府向來重視工業設計,在五○年代後提出「科技立國,設計開路」的國策,將工業設計視為高技術密集型的核心,並由經濟產業省製造產業局的「戰略性設計活用研究會」,整理規劃出企業未來應採取的設計政策,以提升品牌價值。1957年日本通商產業省(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MITI)透過Good Design商品選定制度—推動「G-Mark」,認定優秀設計商品。
(三)保護知識財產權維護品牌價值
日本政府將知識產權品牌保護列為重點,並構築法律、政策部門、執法部門、民間支援等多方面支撐體系,包括總體協調各主管部門的工作,統一制定與實施有關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及應用的政策。此外,積極制定相關完善法律,如修訂「商標法」以完善保護企業品牌法律體系;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正式提出「知識產權立國」戰略;並與民間團體協調共同維護企業品牌權益。
品牌政策、國家形象、出口導向、設計導入、文化行銷、代工轉型、國際能見度、品牌管理、品牌輔導、亞洲經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