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薩繆森之「經濟學:初步的分析」的寫出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薩繆森之「經濟學:初步的分析」的寫出

施建生  (2011/11/07)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1期》

就對經濟科學的理論說,薩繆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之最大的貢獻是他於1947年出版的「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但若以對經濟知識的普及以及對經濟政策之推行的影響而言,他的最大貢獻無疑地是他於1948年寫出的「經濟學:初步的分析」(Economic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以後簡稱「經濟學」)。對於前者,筆者在本刊的上期中已略加敘述,現可對後者亦略加說明。


一、對於優良教科書的迫切需求

1945年是世界大局發生巨大變化的歲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多年激烈的交鋒,終於在這一年由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勝利了,這樣一大群的青年戰士就要回到平時的工作崗位,在這裡自然有一批學子要進入大學進修,於是對於各科教材的需要就急劇增加了。在另一方面經濟科學也在這時進入一個黃金時代,當1929~1935年間這場巨大的經濟蕭條,終於由於將古老的、正統的,且不採任何行動的貨幣與政策予以揚棄,以積極且強而有力的措施而取代。後來英、美兩國動員她們的經濟而亦於1945年將德、日、義等侵略國家擊敗。接著美國就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並在日本從事軍事占領,當時完全沒有料到這樣的結果,卻開展了一個戰後經濟成長時期的奇蹟。

所有這些情況都是大學生所應理解的,但是,正如薩繆森所說:「所有我們這一代的教師都感到很歉疚的是當時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沒有一本不是過時的。」(Paul A. Samuelson and William D. Nordhaus Economics, McGraw-Hill, New York, 14th edition, 1992, p.ix)。於是有一天薩繆森正從戰時參加設在MIT的熱能放射實驗所(Radiation Laboratory)回到經濟學系後不久,系主任弗立曼(Ralph Freeman)就來向他提出一種懇求。他說:「MIT現有800名三年級生必須念一年的經濟學,他們恨這門課,我們曾試了各種方法加以補救,他們還是痛恨這門課。我們甚至想由全系同仁合編一本書,結果是我所做過的編輯工作中之最惡劣的一種。……保羅(薩氏的名字),你願不願利用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的一半時間寫一本學生喜愛的教科書?如果他們喜歡它,你這本書就會成為好的教科書。你可以盡量刪除你所不喜歡的部分,寫成一本你喜歡的簡略的書。不論你寫出的是怎樣一本書都會是我們目前所處現況的一大改進。」(Paul A. Samuelson, "Credo of a Lucky Textbook Autho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11, 2002, Spring 1997, p.154)薩繆森初聽完這段話後先是報之一笑,但後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表示願意考慮。


二、撰寫任務的肩負

當時薩繆森是一位30歲的青年,正是寫一本教科書或寫出一、二篇創新性論文的最好時機。同時,他那本早在1941年寫成高深的「經濟分析的基礎」由於受到戰時影響而擱置下來的困境終告解除而正在印刷中,後於1970年因該書而獲諾貝爾獎。因此,現在是寫這樣一本教科書的時機,如果現在不寫,將來恐怕不會再有撰寫的機會。但是,當時一般的輿論是認為有發展前途的優秀的人是不會去寫大學一、二年級用的教科書的,只有那些庸才才願意為出版商從事這種辛苦而乏味的工作。不過,他再想想自己已出版了許多重要的學術論文而聲譽卓越,將來恐不致因為MIT撰寫了一本這類教科書而延誤了獲得其終身聘約之機會,自可不必有此顧慮,於是他就接受了這一撰寫的約定。(P. A. Samuelson and William D. Nordhaus Economics, 14th, ed. p.x)

薩繆森經濟學教科書凱恩斯理論混合經濟總體經濟學教科書革新戰後經濟MIT經濟系經濟思想演進政策分析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