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社論】投資農業 智慧、永續、ESG

 

台經月刊

 

【社論】投資農業 智慧、永續、ESG

台經院  (2023/10/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0期》

全球人口未來至2040年將達85億人、2050年接近100億人,OECD與FAO於2023年7月共同發表《2023-2032年農業展望》,推估至2032年,全球人口不但持續增加且日益富裕,農業涵蓋至食品的總消費量預計將增加15%,農產品產量上升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能源與營養的需求,預期全球作物產量的增加,並非增加土地利用面積,乃因生產率提高所致。根據全球市調公司MarketsandMarkets分析,2022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為148億美元,預測至2028年將達到254億美元,2023~2028年之複合年成長率9.4%。按農業經營管理所需之市場需求與服務,包括精準農業(含林、漁、牧業)、感監測技術、數據分析、氣候智能、自動化與機器人市場、農業供應鏈及農業金融科技等。因此,投資提高產量及改善農場管理效率,並能滿足人們營養所需,將受到投資者與企業家高度關注。
 

此外,聯合國2022年發表的土地報告(氣候變遷、糧食生產及自然損失)指出,地球上70%以上的陸地面積已被人類改變,其中的40%土地已經退化,而全球80%的森林砍伐與29%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陸地生物多樣性喪失,肇因於糧食系統,若能透過保護及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將可支持超過1/3的陸地氣候行動,並有助於抵禦全球暖化並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知名國際管顧公司麥肯錫近年來致力成為企業永續發展及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領域中有影響力的企業,於農業洞察報告及糧食與農業季報均提出,隨著國際間永續發展與淨零減碳趨勢,將影響未來農業耕作/養殖技術、人類飲食偏好及管理森林與自然碳匯方式,新的投資領域將聚焦於降低碳排與增加碳封存機會,以及發展植物性食品與低碳排蛋白質生產技術,提高糧食與畜牧生產效率、預測相關的農業低碳、零碳排設備與基礎設施之創新及跨領域應用,未來十年內約有7,500億元美元的資本支出。
 

兆美元,而早期投資將促進五年內森林覆蓋面積增加1.04年以前用於新植造林的資本支出將超過2030年淨零情境,估計至2050年以上的時間,因碳權交易機制日漸成熟,以自然為本的解方將成為新的收入來源,麥肯錫模擬25農業領域中的林業碳匯方面,雖然新植造林帶來的氣候效益平均需要一億公頃,於2040年以前,碳信用市場的價值每年可能超過500億美元,至2050年因淨零轉型,將帶來創造或保障生態旅遊就業機會而新增80萬個職缺,若全球在土地與水資源保護方面努力的程度提高,就業機會更加倍增。
 

台灣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缺工以及極端氣候問題,相較於以往,如今更仰賴精準生產、風險管控及損失預警模式的智慧科技導入與跨領域技術開發。自2017年起,農業部大力推動智慧農業計畫迄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經台經院統計,2017~2022年該計畫總計增加產值逾新台幣20億元、降低成本逾5億元、增加農民收益超過2億元,於提升農業經營管理效能、穩定糧食安全及降低生產風險方面已漸產出效益,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等相關成果仍有待積極擴散以普惠農民。
 

2022年3月我國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農業部門更宣示將提前十年達到。依據2022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0年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雖僅占全國整體排放量的2.22%,迄今農業部門仍致力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包括與環境部門合作促成農林漁牧領域相關環評增量抵換,以及補助學研單位投入具科學基礎的基線方法學、強化碳匯相關技術發展策略等,於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的同時,仍需借鏡國際經驗與時俱進,藉由相關配套作為,納入生產者、企業端,共同參與及實踐農業領域之減碳、增匯及資源循環的新商業模式,及早達成農業淨零排放目標。
 

目前國際間藉由增進碳匯的農耕方法獲得碳信用,使得從農收益獲得額外好處,碳信用產品亦可於金融市場出售予企業,或透過抵消碳排達成產業淨零目標。在自然氣候解決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NCS)或以自然為本的氣候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方面,近年來已成為國際企業積極承諾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即便國內迄今尚未普及,但緩解或降低氣候變遷風險的營運方式未來將成為主流。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年發表的《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報告,評估數個以NbS達到巴黎協定目標的減碳潛力,至2030年以前,NbS每年可減少50~11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至2050年,NbS每年將有機會使碳排量減少100~180億噸CO2e。該報告指出,直接投資於自然生態系保育及恢復陸地與海洋生物多樣性,將更有助於全球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農業部2023年2月已推出農業永續ESG專案並規劃淨零永續(植生造林、循環農業、綠色農食)、生態保育(陸域棲地、海域棲地、特定物種)及暖心農村(零飢餓、農村文化、技藝傳承)三大主軸,期透過公私協力導入企業資源,一方面促進農業永續發展,一方面提供企業實踐並揭露ESG相關績效,於結合智慧科技加速於農業領域的運用,從中探索新商機、進而促進可行的營運模式落地應用,仍須由政府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機制與媒合平台。在協助企業邁向永續的同時,台經院於2022年成立企業ESG發展中心,近期已完成企業ESG關鍵評估指標,能幫助企業從自我檢視開始,作為投入ESG的第一步,助益其擬定永續發展方針,適時揭露相關資訊。
 

隨著地球溫室效應加劇與氣候變遷,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加深,且為因應人口增長與飲食習慣改變,策略性導入智慧與淨零科技,串聯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穩定糧食生產,並以此作為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透過官方政策結合各方資源之挹注,提供各民間組織訂定永續發展與減碳目標的里程碑,農、林、漁、牧業將是現今ESG中最能創造多贏的領域,應能吸引更多投資者、企業家積極投入農業ESG。

 

智慧農業永續發展ESG投資碳匯農耕氣候變遷糧食安全碳信用綠色科技農業減碳供應鏈韌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