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政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政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王花蕾(作者任職於中國工信部電子一所)  (2011/02/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2期》

文化產業是備受注目的新興產業,如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對此非常重視。早1998年,文化部就組建了文化產業司,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200010月「中共中央關於『十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出現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容200211月,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構想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進一步加大了對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文化產業的特殊優勢更加突顯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標誌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並進入實施階段2010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前所未有地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在描繪「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時,第一次寫入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內容。除了國家層面的戰略和規劃外,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署、教育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十餘個相關部委,還單獨或聯合下發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十個政策檔。

縱觀十幾年來的文化產業政策2003年以前側重於對文化市場主體和文化市場秩序的規範和管理2003年以後逐步推行出版、發行、電影等文化產業各領域的體制改革,推動將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培育大批骨幹企業或企業集團,並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對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發展給予多方面支持,而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預2012年將基本完成。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頒布,在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同時,政策重點已經更多地轉向文化振興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內容創作、生產、流通、展示及教培訓、典文化保存等多個環節(1),本文將對中國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所採取的主要措施進行介紹。

 

制定優惠的財稅政策

中央財政設立了「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專案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支持力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設立之初就達10億人民幣,重點用於扶持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支持文化創新和精品生產、扶持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文化產業專案的研發、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支持地方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的建設,以及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等。

國家稅收政策也給予文化企業一定的優惠2009年,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出台的「關於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文化企業在境外演出,從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其產品出口可享受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為生產重點文化產品而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及配套件、備件等可免徵進口關稅;提供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減徵企業所得稅;文化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以及超過一定年限的庫存呆滯出版物,均可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針對文化產業中的某些領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制定了具體的稅收優惠政策,2009年「關於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就對動漫領域的稅收優惠做了具體說明。

地方政府也紛紛設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通過財政撥款,以貼息、借款、獎勵、減免稅收、直接投資的方式,對文化產業進行扶持,主要用於扶持一部分重點項目和重要行業,以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投融資體系

在投資方面,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借鑒西方的普遍做法,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引導,吸收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推動文化企業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並解決企業發展初期的資金不足問題。截20108月,全國共設立八支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目標募集金額超180億元人民幣,單檔基金的規模多10億元30億元之間。此外,文化2009年制定了「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將投資劃分為鼓勵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以引導資金投向國家鼓勵的文化產業領域。

文化產業政策財稅優惠文化金融國有改制文化出口智慧資本示範園區文化基金知識共用平台智慧財產權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