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油價水準與我國能源政策議題之解析
方明山 (2005/11/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1期》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由2001與2002年的每桶20多美元漲至2005年的50~60元,而2005年8月29日,紐約市場WTI價格更一度達到每桶70.85美元,引發可能漲到每桶100美元的預測,而一般也認為高油價將為常態。近年來原油價格的詳細趨勢為何?有哪些影響因素?而國內油品價格與國際比較又如何?本文先說明以上三個議題,再討論相關能源政策之議題,進而在結語中指出高油價情境下的一些可能因應對策。
原油價格
(一)近年來趨勢
一般談國際油價通常是指原油價格,但由於各地出產的原油其密度(輕、重油之分)與酸度(含硫量)不同,其所需用以提煉的技術與設備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其所能賣出的價格也有高低之別。通常濃度較輕,含硫量較低的原油價格較高;濃度較重,含硫量愈高,賣價愈低。
表1所列之三種原油市場價格以紐約市場的西德州中級原油(WTI)酸度最低,價格最高;東京市場的杜拜油價最低,倫敦市場的布蘭特原油居中。另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所使用的新一籃子油價(OPEC Basket Price),則接近杜拜油價。
按OPEC以一籃子的原油價格之平均做為其石油參考價格,據以瞭解全球石油市場之狀況。此OPEC一籃子的原油價格有新舊之分,舊一籃子由1987年1月1日起至2005年6月15日止,以七種原油價格之簡單平均值計算。自2005年6月16日起採用新一籃子石油價格,包括會員國的11種原油價格,而計算方式則改為加權平均,其權值依生產量及到主要市場出口量而定。OPEC指出,新一籃子石油價格比舊一籃子更能反應出會員國的原油品質;新一籃子之石油較輕,酸度較高。以2005年6月15日的價格做比較,新一籃子是每桶美元50.03元,較舊計算方式每桶美元52.26元要少2元左右,因此OPEC調整其一籃子原油價格有降低其所計算出的原油價格之傾向。資料顯示,舊一籃子原油價格高於杜拜油價,新一籃子則接近杜拜油價。
表1 不同原油市場價格(2005年6月)
從OPEC一籃子油價來看(圖1與表2),2000年平均為每桶27.60美元,2001年因國際經濟不景氣又加上911恐怖攻擊,油價降低為23.12美元,以後逐年上漲,2004年平均為每桶36.05美元,自2001年起漲幅為55%。2005以來漲至50與60美元之間,甚至飆至每桶70美元。而2005年9月1日為桶61.37美元,漲幅165.4%。但是如果以2001年11月左右的最低價格每桶16美元計算,則至2005年9月的漲幅則為284%。
能源多元化、原油價格趨勢、油品價格合理化、能源政策、能源生產力、油品市場自由化、再生能源發展、使用者付費、環境成本內化、燃料效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