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走向全世界的困與解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走向全世界的困與解

周子欽  (2014/01/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期》

   過去一年全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有兩個重大的事件,對台灣別具意義(1)亞太地區進度最快的複邊區域整合倡「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原先預定2013APEC領袖會議期間,達成階段性的談判成果,但實際上不得不進入延長談判。一般預料,最快2014年中TPP才可能端出成績單(2)其次,延宕多年WTO杜哈回合談判,201312月的第九次部長級會(MC9)中,通過標誌性的峇里套(Bali Package)。這兩個事件,對於亟需加入全球與區域經濟整合浪潮的台灣,帶來喜憂參半的訊息,值得國人思考台灣走向全世界所面臨的困境與可能的策略。

 

應運而生的各色自由貿易協定

   回望近年來亞太區域整合的發展,由於WTO杜哈回合的長期停滯,加上全球金融危機與歐債問題所帶來的歐、美經濟引擎「熄火」問題,亞太各國無不急於另闢蹊徑,為各自的經濟發展重新尋找動力。於是各色雙邊或複邊的自由貿易協(FTAs/RTAs)乃應運而生,蔚為大潮。當前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以及由東協擔任協調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亞太經合(APEC)也將這些協定,納為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遠景的路徑,藉以吸納它們所引發的關注。由FTAs/RTAs將在成員與非成員之間形成差別待遇,加上各FTAs/RTAs之間的競合,涉及強權間的戰略考量,遂使得不得其門而入的台灣,陷入遭邊緣化的焦慮當中。

   以TPPRCEP兩者相比,前者進度較快、雄心萬丈,廣泛涵蓋各項關稅與非關稅領域的新、舊貿易相關議題,誓言打21世紀新的貿易規則。而由於美國在背後提供強大領導與推進力,一般認TPP的影響力將超越亞太地區,成為未來全球貿易體制的鵠的。然而2013APEC峇里島峰會期間TPP談判各國領袖只發表了含糊的聲明,宣示繼續談判以獲致結論的決心。各國部長們的聯合聲明,措辭與一年前的內容多所重複。這顯示過去一年,談判的實質進展有限(附表)。

   TPP21個談判領域進展狀況
 

   針對TPP,馬總統早已宣示「儘快加入」的立場,並透過與美國間TIFA平台進行溝通。而近幾個月來,我國相繼完成與紐西蘭、新加坡ECA簽署,基於紐、新兩國同TPP成員國,加上兩者加疊可能引發的示範效應,我們可以期待這些努力對於將來台灣參TPP所能帶來的助力。如TPP進度不如預期,顯示談判的阻力大,但斷不至於無法成局。我國相對而言獲得更多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因此此一進度延宕並非全然是一項負面消息。


全面自由化的理想依舊路途迢迢

   至於多邊貿易體制的部分,WTO201312月在峇里島舉行的第九次部長級會議,經過多方折衝妥協之下,終於通過峇里套案。峇里套案包括了貿易便捷化、農業議題,以及低度發展國家關切的發展議程等,WTO成立以來首次通過的協議。在長時間的延宕之後,峇里套案的通過,稍稍恢復了人們WTO所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自由化的信心,對台灣來說WTO的任何進展,都意味著全球主義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依然有其動力,台灣作WTO的成員之一,自然得以享受其協議所帶來的效果,而免於被排除在自由化與經濟整合的浪潮中。

   但我們不能由於WTO此項成果,而對其前景過於樂觀。實際上,本次通過的峇里套案,只WTO杜哈回合的一小部分,距離全球貿易全面自由化的理想,依然前路迢迢。例如:峇里套案當中的農業補貼問題,實際上只獲致了暫時性的妥協,未來勢需在適當時機再啟談判,已弭平美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之間的歧異,更不用提攸關台灣利益的資訊科技協定擴大(ITA2)MC9之前便已失去動力。服務業貿易的部分,我國目前參與一WTO架構下的複邊國際服務貿易協(TISA)之談判。該協議目前只20餘國參與,且面臨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大國的質疑與挑戰(蔡靜怡2013)。

區域經濟整合TPPRCEP貿易自由化經濟結構調整全球供應鏈產業競爭力對外投資FTA談判兩岸經貿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