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模具產業發展策略研析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模具產業發展策略研析

王睦鈞  (2011/02/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2期》

模具產業是各類終端產品量產的一項重要基本工具。發展模具產業不僅能提高工業產品的精良度,亦可帶動整體製造業的進步,可說是支持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基礎工業。

我國模具產業歷40餘年的發展,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產業體質,主要有以下三項產業特質:

1.以中小企業為骨幹:我國模具廠平均員工11人,資本額低於新台4,000萬的廠商高98%。與國際相較,依據國際特殊工具及加工協會資料,其會員國模具廠的平均員工人數均少50人,可見全球模具產業均以中小企業為主。

2.訂單以單件為主:模具係配合工業產品量產而設計開發的,大部分是單套模具,較少重複。

3.技術導向:模具產業屬精密製造工業,其製程包括機械加工,放電加工、鏡面研磨、熱處理及表面處理技術等,且要求的精度亦較最終產品1~2級。因此,模具廠接單能力取決於技術水平。

對於台灣模具產業而言,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不論是產業獲利、就業及出口,都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由於經濟的衰退,一方面造成可投入創新的資源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產業結構也面臨相當大的調整,包括國際相對競爭優勢降低,人力供需失衡、創新研發投入不足與行銷能力仍待加強等挑戰。

儘管如此,模具產業還是可以從創新理論獲得可行的策略方向。從創新理論的觀點,政策可以有效協助產業創新的措施,歸納三個重點發展方向如下:第一是累積創新能耐,亦即利用既有產業知識的新組合及異業知識之延伸,改變產業的經營模式。第二是加速能耐流動,亦即促進產業形成特定聚落,具體的標竿案例,便是義大利的鞋子與紡織產業,將傳統產業予以有特色的聚落化,使之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第三則是由需求面引導,增加創新需求,亦即歐盟近期所倡議Lead Market的概念(1)。簡單地說Lead Market對台灣產業的意涵在於,台灣不一定要是首個創新技術的發源地,但是可以努力將某項創新概念,如再生能源或節能減排,擴散為多元的服務或產品。

因此,本文探討模具產業發展策略的作法,將以創新理論為核心,綜整產業特性與發展機會,以及我國產業創新能耐,歸納模具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進而衍生產業發展策略,以協助模具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更為自主發展的地位。

 

產銷概況

首先,由近十年模具產業的產銷趨勢來看(1),可發現整體模具產業經2008~2009年金融風暴的洗禮後2010年的生產值並沒有隨著景氣的復甦而有所好轉。其中,內銷值衰退幅度遠超過出口值衰退幅度,顯示以內銷導向為主的模具產業,確實面臨相當嚴峻的產業低潮。

 

1 2000~2010年第三季我國模具產業產銷趨勢圖

 

再者,由代表產業營運面的企業營收與總資產報酬率指標,以及代表創新能耐的研發支出成長率與研發強度指標來觀察,從近三年數據為代表來看(1),模具產業的營收連續三年負成長,儘管總資產報酬率仍維持正數,但亦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模具產業的研發支出連續三年正成長,且研發強度逐年提升,顯示模具產業的創新能耐應有所累積與成長。上述產業指標的觀察成果顯示,現階段模具產業不僅面臨相當嚴峻的產業低潮,同時還需進一步瞭解,為什麼研發支出和創新能耐的成長,仍無法提升獲利的原因。

 

1 2007~2009年模具產業營運與創新能耐指標

 

創新行為分析

由於各項觀察指標所能呈現的現象,僅能指出產業表現成果及投入水準差異,並無法呈現產業中實際的創新行為與運作方式。為了更加瞭解模具產業實際創新行為與內涵,本文引用歐盟對於企業技術創新行為分類模式與定義(2),以及政治大學「台灣產業創新調查」資料庫,對於模具產業的創新行為進行分析。

模具產業超精密技術加工設備國產化創新能耐ICT協同開發Lead Market研發強度技術跟隨者產業聚落價值鏈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