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主要國家暨國內景氣回顧與前瞻
資服處輯 (2007/01/08)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期》
從環球透視預測機構(GII)、國際貨幣基金(IMF)、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以及聯合國(UN)等國際經貿組織與經濟預測機構,陸續於2006年8、9、10月公布之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雖然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攀升,原物料價格亦處於相對高檔,但是2006年全球經濟仍維持穩健的擴張力道,估計200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為3.8%~5.1%之間。展望2007年,多數預測機構認為在通膨壓力降低、美國升息壓力趨緩、油價大幅回檔、國際股市回升等影響下,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仍可維持在歷史平均水準之上。在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本院估計2006年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約4.01%,與2005年相當。展望2007年,在民間消費漸趨穩定之下,預測2007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4.11%,優於2006年。以下進一步就2006年主要國家及國內總體經濟發展作一回顧,並展望2007年國內外總體經濟情勢。
2006年經濟回顧
綜合國際經濟景氣相關統計及趨勢資料,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雖然維持著穩健的擴張態勢,但也同時受到一系列的不平衡力量所困擾。近來許多國際經貿組織與經濟預測機構陸續提出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見表1),雖然大多認為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低於2006年,甚至部分研究機構向下修正對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之預測,但這些研究機構也都表示,目前持續循序漸進的全球經濟成長步伐仍不至脫離常軌。
(一)美國經濟
各主要經濟體之表現,2006年的美國經濟在幾項正面與負面因素交相影響下,仍然展現相當程度上的強韌。正面因素為自2005年年底延續至2006年的颶風災後重建帶來經濟刺激,以及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實質出口成長;至於負面因素則包括: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聯準會為控制通膨的持續升息效應,以及房屋市場開始冷卻等等。
整體而言,雖然2006年上半年的美國經濟沒有超乎預期的佳績,但是全年度的美國總體經濟在持續溫和改善的就業市場以及消費者信心加持下,仍然有平穩的表現。EIU預估美國2006年的實質GDP年成長率將達到3.3%,就經濟開發已臻完全且基期相對極高的世界最大經濟體而言,已屬難能可貴。而OECD認為美國持續強勁的產能,帶動就業市場一片欣欣向榮,而且成功地將核心物價指數控制在最低的可能範圍內,估計2006年的美國經濟成長率達3.6%。
表1 世界各主要預測機構對經濟成長之預測
(二)日本經濟
觀察2006年日本的經濟發展,日本經濟持續近兩年的復甦,有日益增強的趨勢。其中,帶動日本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需求強勁,包括了民間消費支出、民間住宅需求、民間企業設備及民間庫存品的增加,國內的需求增加轉強,有別於過去日本在九○年代以來長期處於投資與消費低迷的情況。而日本近年來的景氣好轉,企業投資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願意增加投資額將使得各種商業活動活絡起來,加速經濟的發展。
全球經濟成長、國內經濟、GDP成長率、國際貿易、美國經濟、日本經濟、歐洲經濟、中國經濟、民間消費、固定資本形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