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BTN到One Health:促進公私部門與自然共生的新治理架構
台經院研究七所林維君所長 (2025/09/17) 《永續學院編輯室》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與公共衛生風險日益加劇的時代,如何建構整合性的自然治理架構,促進人類與自然系統之間的共生共榮已是當即要務。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SBTN,科學基礎目標網絡)與One Health(健康一體)即是兩項代表性倡議,分別在企業永續行動與公共健康治理領域扮演關鍵角色,且均強調人類福祉與自然環境健康的不可分割性,呼籲採取緊急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與自然資源流失的困境。本文嘗試探討SBTN的架構與實踐,說明其如何與One Health 概念互相呼應,進而鼓勵公私部門以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建立永續發展新典範。
一、SBTN的緣起與定位
SBTN為全球共同資源聯盟(Global Commons Alliance)於2019年所發起,並於2020年正式啟動,其使命與任務在於協助企業與城市設定「以科學為基礎的自然目標」,促進全球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不同於專注於減碳行動的姊妹組織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N 涵蓋自然系統四大領域;土地、淡水、海洋及生物多樣性。
2023年9月SBTN發布企業版以科學為本的自然目標設定指引(Guidance for corporates on science-based targets for nature),聚焦於土地與淡水系統,提供企業可量化、可追蹤及對接國際標準的治理架構。其五大行動步驟包括:評估影響(Assess)、判讀與排序(Interpret & Prioritize)、量測資料(Measure)、設定目標(Set Targets)、行動與追蹤(Act & Track),強調科學依據、空間定位及跨部門整合,幫助企業從「避免與減少破壞」逐步邁向「恢復與轉型」。
二、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國際趨勢
SBTN與近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政策發展高度呼應;2022年《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KMGBF)》明確提出至2030年保護至少30%全球陸地與海洋的目標,並呼籲各界採取系統性行動阻止生物多樣性流失。2024年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修正發布《GRI 101:生物多樣性2024 (Biodiversity 2024)》標準,要求企業揭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位置、生態系統服務變化及保育措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然治理透明度與問責。
此外,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也同步推動自然資本風險的系統性管理,倡議企業採用統一架構揭露自然風險與依賴。SBTN在「目標設定工具」與GRI「績效揭露標準」、TNFD「風險治理架構」形成相互補充、可對接的自然永續行動體系。
Biodiversity、ESG、Nature Positive、NbS、One Health、SBTN、TNF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