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企業轉型作法:內部創業,你來當老闆——宏碁個案

 

洞察觀點

 

企業轉型作法:內部創業,你來當老闆——宏碁個案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08/11)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公司經營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出現兩個現象,第一:業績出現瓶頸,總是在某個數字上上下下,一不小心 ,還會大幅下滑!第二:即使當年的業績很不好, 但公司的人一直都那麼多,且每個人似乎「都很忙」!第三:大多數的公司的經營者都想改變,但也「受困」於現有的公司框架,結果是「進沒步、退無路」!

台灣受西方教育,對於西方常用於公司重整的作法M&A(merge and acquisition),並不陌生!且在各方專業的宣導下,似乎成為公司重整的「標配」!但多年看下來,M&A這帖藥並不是對於台灣所有公司都有效!

2013宏碁當年虧損新台幣205億元, 2024 全年合併營收2,646.82億元、毛利280.03億元、毛利率10.6%​,營業淨利4​8.76 億​元、​稅後淨利55​.39 億元,每股盈餘1​.84 元。
宏碁從一家曾經被外界預言將走入歷史的PC公司,經11年的努力,成為企業轉型成功的典範。怎做到?

宏碁並不是沒採用過M&A,只是試了多次,效果很差!後來改走「內部創業」,才有了今天起死回生的效果!

以下說明宏碁的轉型過程:
一、 宏碁轉型前的困境與陳俊聖的接任
  • 歷史背景與挑戰:
    • 宏碁曾被外界唱衰「將走入歷史」,連續三年虧損,甚至一年虧損超過200億新台幣,股價一度只剩10塊。
    • 在陳俊聖接任前,宏碁員工約8000人,曾創造6000億的生意,但當生意下滑至3000億時,員工數還是8000人。
    • 宏碁過去在M&A(併購)方面有「很多不好的經驗,傷痕累累」。
    • 陳俊聖接任宏碁,他自認任務是「救公司」,因過去太多 M&A的失敗經驗,因此不再採用M&A策略。

宏碁內部創業Skunk Project四階段成長IPO策略企業孵化員工激勵M&A風險供應鏈關係科技應用延伸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