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線上即生活:電子商務與平台經濟塑造的新日常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線上即生活:電子商務與平台經濟塑造的新日常

吳思敏(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11/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1期》

線上與線下世界的界線日漸模糊,電子商務與平台經濟不再只是單純的商業模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觀察全球電商市場,雖受益於數位化的浪潮,但其發展路徑各具特色。無論是美國的巨頭競爭與垂直創新、台灣的多平台並存、還是東南亞的爆發式成長,皆反映出數位經濟已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電子商務不再只是一種銷售形式,而是形塑新經濟格局的核心力量。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與科技的進步,電商的規模持續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而在此過程中,平台經濟模式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平台不僅作為買賣雙方的中介,更透過匯聚流量、整合資源與創新服務,成為驅動數位經濟成長的關鍵引擎。

過去,消費者習慣於實體店面的親身感受、面對面交流,但今日,一個輕巧的裝置便能將整個世界拉到消費者眼前。從大型綜合購物網站到垂直型利基市場平台,從單純的商品交易到多元化的服務預約,電子商務與平台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及廣度,編織著一張綿密的生活網。這張網不僅連接消費者與商家,更串聯服務提供者與需求者、創作者與閱聽人,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共享與協作。不僅簡化交易流程,更透過數據、演算法與智慧技術,創造出高度個人化的體驗,讓消費行為變得更加直覺、更加無縫。

這種轉變並非一夜之間發生,而是經歷十多年的緩慢演進。然而,COVID-19疫情成為這場數位革命的強力催化劑,將原本緩步前行的趨勢,瞬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電子商務的產業演進與疫情的催化作用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主要是從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興起(注1)。從最初的線上拍賣與簡單的商品展示,到亞馬遜(Amazon)等巨頭的崛起,電商產業從單純的「電子目錄」逐漸向「全方位零售平台」轉變。早期的電商模式主要著重於解決地理上的限制,讓消費者能夠購買到實體店面難以尋覓的商品。當時的消費者對於線上支付與資訊安全仍心存疑慮,因此電商的發展相對緩慢,主要集中在圖書、電子產品等標準化商品。

電子商務平台經濟線上購物零售消費習慣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