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擁抱農業AI新創:從國際發展脈絡探討我國農業導入AI起手式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擁抱農業AI新創:從國際發展脈絡探討我國農業導入AI起手式

莊承銘(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9/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9期》

台灣農業面臨氣候變遷、國際經貿局勢及勞動力短缺等挑戰,從智慧農業逐步升級至AI化,將有潛力成為農業解方。不同規模農業導入AI策略應各異,建議應評估自身規模與資金負擔,審慎考量「成本」與「需求」。小型以下農家宜先以成本考量,選用價格相對親民之商用模組,發揮開源節流效益;中型以上之農家則以需求考量,深化應用AI技術,以提高規模經濟為目標,改善勞力密集與重複性高之工作,並進而結合更多產業、資源及拓展營運量能。

 

人工智慧(AI)正驅動各國經濟轉型,包含數位分身、智慧演算、機器人、電腦視覺及生成式AI等技術已成為國際顯學,並持續帶動產業升級與轉型,而農業與糧食生產攸關國家戰略、全球經濟、社會穩定性及國家安全性等,台灣農業面臨氣候變遷、國際經貿局勢及勞動力短缺等挑戰,從智慧農業逐步升級至AI化,將有潛力成為農業解方。本文比較不同國家與經濟體對AI技術之政策推動情形,再舉農業為例,探討導入AI技術之挑戰,據以提供產業應用與政策推動建議。

近年各國AI政策推動情形

(一)美國

美國作為全球AI領導者與頂尖技術及模型之誕生地,政府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發展,並依據《2020年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成立國家人工智慧辦公室,負責協調聯邦政府於AI之研究與政策,並透過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Institute, AISI),以落實行政命令要求,制定與國防及資訊安全相關之措施。依據「人工智慧指數報告2023」指出,美國私募AI新創投資金額約474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為排名第二之中國的3.5倍。牛津經濟研究院CEO兼首席經濟學家Adrian Cooper (2024)表示,美國於AI技術的使用率持續提升,以企業採用生成式AI情形為例,預估未來每年可為美國GDP增加4,770億至1兆美元。

農業AI政策推動農業大數據成本評估農業即服務農業創業投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