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農業科技服務崛起之路:政策、商模及挑戰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農業科技服務崛起之路:政策、商模及挑戰

​​​​​​​鄭虢鍇(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9/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9期》

台灣農業科技正由技術導入邁向服務驅動,政策歷經補貼、獎勵與協作模式,帶動應用與生態系形成。近年服務型解決方案與多元商業模式興起,技術供應商轉型為跨域整合與數據中介者,強化農民決策與市場連結;然而數位落差與推廣限制猶存,需透過示範場域、教育訓練與分級輔導降低門檻,未來若能結合政策支持與民間創新,台灣有望成為亞太具代表性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並回應糧食安全與永續挑戰。

 

在技術快速發展、氣候變遷、糧食風險及資源有限等全球挑戰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農業科技已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當前農業正經歷從「硬體導向」邁向「整合型服務解決方案」轉型之中,透過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與大數據分析等,重新塑造農業生產與經營模式。

而台灣作為亞太地區的創新樞紐,憑藉深厚的科技研發能量與基礎,逐步由技術導入階段,進入以提升農民管理效率與強化市場連結為目標的創新服務階段。回顧農業科技應用發展,早期多著重於機械自動化與感測設備輔助,然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消費者對透明度的要求,農業發展逐漸朝向數據分析與系統整合的全面性解決方案。以產銷服務為導向的經營模式(如「技術即服務」,簡稱TaaS)與跨域整合平台,正協助農民獲取即時資訊、優化資源配置,並有效銜接市場需求。本文將綜觀台灣智慧農業科技應用與推廣策略,包括農業科技應用政策工具分類與功能,此外,亦將探討以服務為導向的新型態商業經營模式的興起,如何推動農業科技服務創新,探討農業科技服務業者角色之轉變與定位。


綜觀台灣智慧農業科技應用與推廣策略

農業部積極擴散智慧數位科技,自2017年起陸續推動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雲世代數位轉型及晶片創新等四大計畫,以「智慧整合、智慧服務、智慧鏈結」三大策略為軸心,透過人工智慧、智慧聯網(AIoT)及5G通訊技術等創新技術,降低農漁畜產業之經營風險與成本,同時運用數位科技完善農業產業鏈,提升企業化管理能力,帶動產業升級轉型。根據2023年農業部委託台經院進行農業智慧化現況調查結果顯示,農漁畜領域智慧化設備普及率達21.73%,數位銷售額已占營收26.5%,受訪業者普遍反映,智慧科技對於節省勞力與工時、提升管理效率與生產效能,具有顯著助益。

智慧農業技術即服務軟體即服務區塊鏈整合型服務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