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展望國際風力發電與儲能整合之產業布局新思維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展望國際風力發電與儲能整合之產業布局新思維

鄭維安(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10/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0期》

在全球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推動下,風力發電已具規模經濟與成本優勢,成為各國能源戰略核心,然而風電間歇性對電網穩定構成挑戰,促使風電案場正轉向與電池儲能系統或氫能技術整合,歐洲各國透過政策鼓勵與產業整合協作,不僅擴大裝置容量,更著重跨部門與跨國合作,以建構兼具韌性與效率的能源體系。我國擁有良好風場與產業基礎,未來可借鏡國際發展經驗,透過政策誘因與法制建構,引導資金與技術投入,將有助於提升再生能源占比。

 

在各國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的政策推動下,風力發電技術已發展成熟且具備規模經濟優勢,成本下降趨勢顯著,多國將其視作淨零轉型戰略的能源供應基石。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統計,2015年全球風電裝置容量約181GW,占整體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比例約15%,歷經十年發展,至2024年全球風電裝置容量已達1,133GW,占比更攀升至25%,逐漸成為多國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然而,隨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攀升,風電的間歇性對既有電網系統的穩定及調度能力形成挑戰,儼然成為各國政府與電網營運機構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課題。


風力發電的全球擴張與電網系統挑戰

風力發電受限於天候條件的變化,較不具持續性與穩定性,加之多數風場設置於偏遠地區或海域,會對輸電路徑與區域電網承載能力帶來壓力,容易導致電壓波動、頻率偏移與調度困難等問題。當風力發電在整體電力結構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其對電網穩定性的衝擊將隨之擴大,同時更牽動整體電網設計與資源配置的系統性調整。

國際上為兼顧風力發電的設置擴展與電網系統穩定,逐漸發展出與儲能相關技術共同整合的推動策略。其中,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與風電案場的共同建置成為主流方案之一;此外,風力發電與氫能的結合亦成為備受矚目的發展方向,透過將多餘風電轉化為綠氫,不僅可解決棄風問題(Wind Curtailment),亦可應用於工業製程與運輸能源等領域,實現「電氣整合」的能源延伸效益,進一步強化風電與不同資源的跨部門協作能力,以建構更具韌性的電力系統。

風力發電電池儲能系統綠氫風電併網電力系統韌性能源轉型產業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