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遠距工作時代的跨國人才流動與數位人才網絡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遠距工作時代的跨國人才流動與數位人才網絡

王薾暄(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11/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1期》

在遠距工作普及與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成式人AI與數位工具興起,正重塑全球人才流動與工作模式。遠距與跨國合作成為常態,企業可從國際人才庫中招募最合適的人才,並透過彈性工作模式提升效率與留任率。各國也陸續推出「數位遊牧簽證」,吸引高科技人才流入。此趨勢帶動數位經濟新格局,建議政府持續投資數位基礎建設、企業須導入混合辦公並創新營運模式、個人則應提升數位技能與長期職涯規劃,以在新型全球人才網絡中掌握機會。

 

2019年年末起始至2023年的「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2019)疫情,不僅改變人民生活模式,工作模式亦受到劇烈轉變,辦公空間從傳統的地理限制,逐步拓展為跨時區的全球合作平台。不過也為數位科技新時代的人才開拓更多工作機會,發展自身跨文化合作可能。本文旨在探討遠距工作時代下,如何重塑跨國人才流動以及形成數位合作工作模式。


遠距工作對跨國人才流動的驅動因素

隨著全球化與數位化的加速發展,遠距工作已不再僅僅是為因應疫情而發展的權宜之計,正逐漸成為常態化的工作模式,此一轉變深刻改變跨國人才流動方式,流動不再受到地理邊界的嚴格限制,而是可依照企業需求、自身具備能力、個人偏好等綜合考量選擇工作地點與生活型態。

首先科技發展的進步亦大大提升遠距工作的便利性及可行性,尤其是人工智慧近年大幅成長,且更多企業應用於工作範圍上,根據McKinsey 2025年調查報告顯示,78%的問卷受訪者表示其組織至少有一項業務範圍上使用人工智慧,2023年的數據則只有55% (McKinsey, 2025)。

人工智慧亦有助於解決跨國遠距工作可能面臨的問題,像是多重的時區、不同語言導致的溝通困難挑戰等,多重時區讓有些時區的員工可能需要在工作時間外的時程上參與線上會議,而跨國團隊由不同背景文化的職員組成,習慣的說話方式與溝通模式亦不大相同,不過現今人工智慧工具提供即時翻譯工具以及線上會議即時整理工具,可以儲存企業不同文化背景職員的溝通模式(DEEL, 2025),大大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

遠距工作跨國人才流動數位遊牧數位人才混合工作模式新常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