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建構完善的法制環境:推動海洋能產業發展之關鍵因素
耿廣義(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8/08)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海洋能是我國能源轉型拼圖中重要的一塊,要完成這塊拼圖不僅需要堅實的產業實力,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制環境。目前國際上相關產業尚屬萌芽階段,但已有諸多試驗計畫為商業開發預做先期準備,在此背景下,建構一個整合、穩定且具前瞻性的法制框架,是釋放產業潛力並吸引長期投資的核心條件。借鏡國際經驗,各國在推動海洋能產業發展時,除取決於技術實力及自然資源外,於「申設」、「獎勵」、「產業發展」三個法規層面的緊密配合實則更為關鍵。
「氣候變遷」是全球當前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世界各國紛紛以淨零排放為目標發展再生能源以為因應;綜觀當前再生能源中,除已大量開發的太陽能及風能外,海洋能以多樣化的能源運用形式,及對陸地空間衝擊性小等潛在優勢,成為近年備受矚目之新興能源技術。
我國四面環海,總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里,天然擁有發展海洋能的優越條件,故政府已將海洋能列為「12項關鍵戰略」之重點發展項目,並規劃2050年達成裝置容量1.3~7.5GW之目標。目前國際上相關產業雖尚屬萌芽階段,但已有諸多試驗計畫為商業開發預做先期準備;在此背景下,建構一個完善、明確且健全的法制環境,不僅可提供業者穩定的保障,更能有效協調各方利益、降低開發風險,對推動海洋能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據此,本文擬藉分析國內外相關法制規範對海洋能發展之影響,並深入探討產業界現行主要面臨問題;最終期能提供具體建言,以協助達成我國能源轉型目標。
國際法規與產業動態
任何產業發展時都需要一套清晰的規則,特別是在海洋這種複雜場域,而法制規範就相當於其中的航海圖,它除了擔任領航角色外,亦確保程序清晰明確及降低投資風險。
(一)國際海域空間開發運用之法制框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向來被譽為「海洋憲法」,是規範國際海洋活動的總體法律框架,同時也為各國海洋能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主要相關內容如表1。
能源轉型、再生能源、海洋能、法制環境、申設程序、獎勵制度、產業發展、海域空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