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農業創新與智慧化轉型概念全解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農業創新與智慧化轉型概念全解析

沈嘉育(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9/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9期》

農業作為最古老的人類產業,長期承擔糧食供應與生計維繫的重任,然而,面對氣候變遷、資源壓力與食品安全、生態平衡等挑戰,農業轉型勢在必行。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科技、精準農業、智慧農業與數位轉型等觀念日益交錯成形,形塑出農業創新路徑的多重面貌,智慧化發展已成推動農業升級與永續經營的關鍵,亦考驗著資料整合能力、成本效益平衡、制度支撐與法規倫理的課題。

 

農業是人類最古老的產業,自史前時代便從採集野生植物、馴化動物開始發展。相較於狩獵採集,農業使人類得以定居並促進文明興起。數千年來,農業肩負供應糧食、維繫生計的全球使命,傳統農業在小規模生產、生態平衡及在地文化維護方面具重要價值,然而面對人口成長、氣候變遷、資源匱乏,以及日益複雜的食品安全與供應鏈挑戰,農業逐步導入科技工具,從生產方式到供應鏈管理,生物科技、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技術對提升生產力、減少環境衝擊及保障食品安全不可或缺。

智慧化發展是台灣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不僅可解決現有問題,更能為產業開創新商業模式與價值。在談論農業轉型時,我們常聽到「農業科技」(Agricultural Technology)、「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智慧農業」(Smart Agriculture)與「農業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等詞彙,它們彼此關聯,卻各有其側重面向。本文將釐析其定義、發展進程及關聯,檢視台灣智慧農業數位發展條件,以及農業智慧化面臨的挑戰,包括資料複雜性、數位化程度與成本效益權衡、法規與使用倫理等課題,期能梳理農業創新轉型路徑上的各類議題與概念,助益關心台灣農業轉型者具備更清晰的理解與視野。


農業創新演進下的關鍵定義與發展進程

基於創新擴散理論(Rogers, 1962),一項新的觀念、事物、技術引入社會體系時,需要經過不同階段的傳播與採納過程。而農業領域的創新發展亦然,在多項創新科技(含觀念、事物、技術等)陸續應用引入,且經過多重階段傳播與採納,衍生多組詞彙,描繪出多元農業創新發展路徑。

智慧農業農業創新擴散轉型成功路徑農業智慧轉型技術圖譜SAKL technology map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