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國際推動循環經濟評估準則對我國發展資源循環產業之啟示
蘇浩箴(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8/08)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因應全球淨零與永續治理趨勢,國際機構陸續推出循環經濟評估準則與衡量工具,協助企業盤點資源使用、導入循環策略。BS 8001、ISO 59000系列與WBCSD的CTI指標多屬自願性評估工具,供企業建立內部治理;歐盟ESRS E5則具法律約束力,要求企業揭露永續績效。我國企業可依導入階段選擇合適準則,逐步建構可追蹤、可驗證之循環績效體系。透過政策引導與產業實踐並行,進一步鞏固企業在循環經濟資料治理、供應鏈協作與循環績效的整體實力。
面對全球淨零與永續治理趨勢,近年國際機構陸續推出循環經濟評估準則與衡量工具,協助企業盤點資源使用、導入循環策略,並作為因應政策揭露、供應鏈協作與投資風險的依據。其中,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的BS 8001、ISO 59000系列,與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的循環轉型指標(Circular Transition Indicators, CTI)多屬自願性評估工具,供企業建構內部治理體系與溝通機制。歐盟ESRS E5則已開始具有法律約束力,要求企業揭露資源投入、產出、循環目標與財務影響,強化企業之資源管理透明度。
這些準則不僅有助於資源循環產業掌握循環潛力與轉型方向,也促進產業鏈資訊對接、加速循環設計導入與創新商業模式發展。建議我國企業應提前布局,參酌各項國際準則評估邏輯與實務工具,拓展國際循環經濟合作及發展機會。
國際推動循環經濟相關評估準則
為因應循環經濟逐步被納入各國永續政策與供應鏈管理規範,企業亟需建立可量化、可驗證的循環績效系統,以回應外部利害關係人對資訊透明度的期待。國際間推出多項循環經濟評估工具與準則,引導企業從資源盤點、產品設計、營運流程到績效揭露,逐步建構系統性的循環經濟轉型架構。以下將以四項具代表性的準則:BSI推出BS 8001、ISO 59000系列標準、WBCSD提出CTI,以及歐盟ESRS E5,介紹其核心架構、應用要點。
循環經濟、資源循環、國際評估準則、循環轉型指標、ISO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