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新創企業:新世代價值引路人

 

台經月刊

 

【社論】新創企業:新世代價值引路人

台經院  (2025/08/08)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從「瘋狂獨角獸」看見新創企業實現不可能任務

2025年5月底Netflix推出的影集「瘋狂獨角獸」,介紹的是泰國首家獨角獸物流企業Flash Express的創業故事,上線首週便進入Netflix非英語影集收視榜第四名。過去幾年,Netflix和其他串流平台也推出過幾部以獨角獸新創公司為主題的影集或電影,諸如「The Playlist」以瑞典Spotify的創辦與擴張為藍本,講述這家新創企業如何挑戰傳統唱片產業,從技術創新、用戶體驗到品牌溝通,顛覆整個音樂生態系;還有「Super Pumped」刻畫了Uber創辦人如何用科技平台打破舊有的運輸牌照與派車機制,創造出新的市場並成為全球獨角獸的過程。

這些影集雖然部分是真實事件改編,部分是半虛構,不同情節卻共同描寫出新創企業如何透過創新科技、顛覆商業模式或重新定義價值觀等,解決存在已久的現實問題,除了歷經從無到有的現實生存戰,也看到了新創企業開創出全新產業路徑、引領多元文化或生活想像等不同以往的經濟與社會影響力。


品牌力:新創企業突圍的策略核心之一

新創企業能夠成功發展,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和準備,重要關鍵通常圍繞在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執行團隊、市場機會,還有資金投入等要素。但近十年在學術或實務上,也提出「品牌力」被視為同等關鍵的「戰略資產」。重要觀點如下。

(一)品牌創造信任門檻

以Airbnb(共享住宿平台)為例,2008年於美國創立,在進入陌生人房間共享的商業模式初期,靠的是「Belong anywhere」的品牌敘事,強調在世界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歸屬的核心理念,鼓勵文化交流來降低消費者心理風險,爾後Airbnb成為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共享經濟品牌。

(二)品牌轉譯價值觀

以Oatly(植物奶)為例,1994年於瑞典創立,2012年從傳統食品技術公司轉型為全球植物奶新創品牌,憑藉「Wow no cow」、「It's like milk, but made for humans」等具文化批判標語,以及訴求環保、健康與反資本的品牌精神,不靠價格戰,而以文化定位及ESG立場,成功地吸引年輕世代共鳴。2021年Oatly成功在美國上市,每年營收超過八億美元,產品遍布40多個國家與十萬間門市。

(三)品牌決定用戶社群樣貌

以Notion(全方位工作平台)為例,2013年於美國創立,訴求「AII-in-one workspace」品牌精神,整合筆記、知識管理、任務協作、資料庫等工作平台,且採取簡約、模組化、低學習門檻、高度開放用戶個人化設計等,迅速吸引設計師與創意工作者等客群,並靠口碑與社群的傳播,快速拓展全球市場。根據Notion於2024年9月的官方宣布,公司的全球用戶人數已突破一億大關。

觀察這些新創公司的發展,他們不見得具備龐大的資金,但能夠進入全球市場,除了產品力也需要品牌力,也就是要讓目標客群「認同其存在價值」,也許是某種生活方式,也許是未來價值觀。更重要的是,這些新創公司在最初就有品牌建設的戰略意識,而不是等企業壯大才開始全球布局。


我國新創企業邁向國際市場之挑戰

根據《2024年新創企業白皮書》與多項研究資料,台灣新創企業呈現穩定成長,截至2024年年底已超過9,500家,其中成長最快的領域包括人工智慧(AI)、數位轉型、能源科技、永續與環境等。台灣新創企業約七成擁有堅實的技術基礎與高度的創新能量,但從其需要愈來愈多業務開發與國際行銷人才的趨勢來看,顯示我國新創企業正在積極走向全球舞台。

不過,新創企業在邁向國際市場時,常常面臨幾個關鍵痛點,包括:缺乏明確的品牌定位與形象,無法讓客戶清楚辨識價值;文化翻譯力不足,無法有效將品牌敘事轉譯成不同國家或市場可接受或可理解的價值觀;通路拓展不易,無法順利找到、打進、建立、維持或擴展這些通路,導致產品雖好、技術雖強,但仍有賣不出去或走不出去的困境。

即便也有不少新創企業透過相關做法打開國際市場,諸如:加入國際創業生態圈,快速累積國際網絡與曝光機會,像是台灣新創iKala早期參與500 Startups,打開東南亞與日韓市場;或是策略性選擇進入文化相近、語言相通或法規友善的市場;或是與在地龍頭或平台結盟,如物流、電商、金流夥伴;或是善用跨境數位平台如Amazon、Shopify、App Store、Google Cloud,快速觸及國際用戶等。但國際市場的擴展,不只是單純的行銷技術,事實上是需要一套整合行銷策略、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資源媒合機制,然而這些在台灣目前的創業輔導資源中仍偏碎片化。


成為新世代動能之路

由於新創企業能夠以創新科技與敏捷模式,開創全新的可能,甚至在永續及數位發展的大趨勢下,有機會重新定義價值鏈,因此新創的角色早已超越創業本身,而是開啟產業經濟或社會生活新世代的關鍵力量。我國許多新創企業擁有世界級的產品或技術,如AI、食農科技、永續設計等領域表現亮眼,但要成功國際化,不僅要會撰寫募資簡報,更要在海外市場建立足夠的品牌辨識度與信任感,以及搭配整合行銷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企業與社會需要重新思考支持新創企業的方式,也就是從資金補助導向,轉向價值導向的長期支持策略,給予的協助不只是育成中心與創業競賽,也需要協助建設新創企業品牌的教育與加速器、打造拓展跨國市場團隊等配套措施。

我們從「瘋狂獨角獸」看到新創企業實現不可能任務,但也看到這是一條布滿挑戰之路,除了企業品牌與市場策略,也需要政策措施的助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繼續拚搏。

主權人工智慧AI模型AI基礎設施資料主權算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