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國際永續水力驗證標準介紹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國際永續水力驗證標準介紹

林鈺錡(台灣經濟研究院辦事員)、范振理(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亭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嘉彣(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彥豪(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所長)  (2025/10/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0期》

在能源轉型中,水力雖屬低碳能源,但能否被認列為再生能源,取決於是否符合國際永續驗證標準。台灣水力在尖離峰調度與電網穩定具關鍵作用,若欲納入RE100或跨境綠電交易,須推動第三方認證。美國低影響水力認證著重環境保護,僅限境內;國際永續水力標準則涵蓋環境、社會與治理,並強調持續改善,兩者雖定位不同,卻同樣突顯水力發展須兼顧生態與社會責任,方能確保永續價值。

 

截至2024年,全球水力發電持續成長,約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4.3%,突顯其在能源轉型與電網穩定中的核心地位,雖然部分地區受乾旱影響而發電受限,但水力發電整體仍展現出高度韌性與增長潛力。在COP29推出的「全球能源儲存與電網承諾」中,抽蓄式水力被視為成熟市場提升電網彈性、支援再生能源併網的關鍵技術;而在發展中國家,大型傳統水力則持續扮演保障能源可及性並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國際社會對於水力發展的永續性要求正逐步提升。以RE100為代表的再生能源倡議,已明確規定只有通過第三方認證的永續水力發電,才能被認列為合格的綠色電力。在現行的國際實務中,主要有兩套被廣泛參考的標準。其一是美國低影響水力認證(LIHI),此標準以科學數據為依據,著重於魚類通行、生態系統保護、水質管理以及社區影響等環境面向,並僅適用於美國境內的既有水力設施。另一套則是國際永續水力標準(HSA),由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制定,採取過程導向的方式,涵蓋環境、社會、治理及氣候變遷適應等廣泛議題,適用範圍涵蓋全球各類型的水力發電案場,並強調在規劃、建設到營運各階段的持續改善與透明性。

因此,水力雖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其是否能被認定為「綠電」,已不僅取決於發電技術本身,而必須符合國際永續框架並通過第三方認證,方能在跨國再生能源市場及企業淨零承諾中獲得承認。


全球水力發電發展趨勢

水力發電於2024年持續呈現上升趨勢,全年共新增24.6GW的水力發電裝置容量,水力發電是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的14.3%,並在維護150多個國家的電網穩定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水力發電在2024年增加了約10%,由2023年的4,180TWh,回升至4,578TWh,即使拉丁美洲和非洲南部出現嚴重乾旱,仍展現出增長動能。這一成長不僅突顯出該產業的韌性,同時也揭示了氣候驅動的變異性日益增加,預期將持續影響年度發電表現。

國際永續驗證RE100環境與社會治理水力發電再生能源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