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依出口國制度差異課徵平衡關稅芻議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依出口國制度差異課徵平衡關稅芻議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5/10/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0期》

理論上最理想的自由貿易實際上並不存在

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是幾十年來國際經濟的主流思想與政策,有生產效率可以最高的理論基礎,有自由及各方福利都可改善的道德高度,也有很多人可獲得私人利益的誘因,所以幾十年前自由化的氣勢很難抵抗。但世界經濟其實很複雜,國際貿易理論是在很簡化的假設下做分析,而這樣簡化分析下都明確主張該得到補償的受害者,現實上卻很少真的得到(陳博志,2014)。若再考慮現實上更複雜的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等現象,貿易理論也不再容易證明自由貿易是最好的,所以全球化的理論和道德基礎並不穩固。近年來對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公平性已有很多反思(陳博志,2023)。本文擬討論各國制度不同所造成的公平問題及其可能對策。


不公平的競爭手段使自由貿易失去正當性

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的利益與正當性常要建立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因為若可用不公平的手段競爭,則競爭在理論上能帶來的效率等利益就會消失。但公平不是很單純的事,它的影響和考慮因素很多,甚至什麼叫做公平也有不同的定義和計算方法(陳博志,2017)。在複雜的國際經濟貿易中,比較容易也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從反面去指出哪些事情是不公平的,而不是正面定義什麼叫做公平。除了進出口稅和各種直接阻礙貿易的措施,傾銷和生產或出口補貼也是公認的不公平政策,WTO也規定各國可以對它們進行報復。而隨著對環境、人權和技術的重視,破壞環境品質、剝削勞工、以及侵害他人智慧財的行為或政策也漸被視為不公平,有部分國家開始抵制這些不公平手段,但仍未成為世界性的制度。很多各國內部的制度也會產生不公平競爭的效果,但它們多仍被視為可由各國自主決定的內政問題,而較少被正式當成不公平的競爭政策。

平衡關稅自由貿易不公平政策營業加值稅川普關稅政策國際貿易公平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