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以企業社會影響力架構探討企業ESG參與文化活動之社會影響力
蘇旭恬(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尤晴韻(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副所長) (2025/09/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9期》
ESG已成為企業推動永續發展之重要趨勢,其中「社會影響力」也逐漸成為社會面向評估重點之一。本文運用國際間評估企業社會影響力工具之一的「企業社會影響力」(B4SI)架構,分析玉山金控、新光三越、永豐金控三家企業ESG參與文化活動之揭露情形,多聚焦於投入面向、產出面向(社區與商業產出)及影響面向(對個人或社區組織),但在產出面向(槓桿作用)及影響面向(對環境、員工的影響)揭露有限。建議企業規劃參與文化活動時即納入B4SI架構評估,並預先制定訪談或問卷調查,以利於揭露成果,提升利害關係人認同及品牌價值。
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UNGC)於2004年「Who Cares Wins」報告中提出「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概念,建議金融市場參與者在投資決策中納入ESG因素,有助於建立穩定且可預測的市場環境。國際組織相繼將ESG概念納入永續資訊揭露準則中,例如全球永續性報告準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等,以引導企業揭露ESG相關成效。
隨著GRI、SASB等準則持續修訂,其並強化對社會面向之資訊揭露,我國為因應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2年修訂「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納入第27-1條「上市上櫃公司宜經由捐贈、贊助、投資、採購、策略合作、企業志願技術服務或其他支持模式,持續將資源挹注文化藝術活動或文化創意產業,以促進文化發展」,並於同年修訂公司治理評鑑指標「四、推動永續發展」納入4.22支持文化發展相關指標,以引導企業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及主動揭露成果。為延續企業參與文化內容投入的價值與精神,文化內容策進院於2025年設立「ESG for Culture影響力獎」,作為企業參與文化永續之專屬獎項,並給予肯定。
為鼓勵企業持續參與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並強化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發展策略之了解,企業可透過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進行檢視。本文將初步運用國際間評估企業社會影響力工具之一的「企業社會影響力」(Business for Societal Impact, B4SI)架構,評估企業ESG參與文化活動之社會影響力。B4SI前身為倫敦標竿管理集團(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 LBG)發展之LBG架構(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 Framework, LBGF),著重於評估社區投資之社會影響力,並自「投入」、「產出」或「影響」三大面向進行社會影響力評估,可作為企業在規劃參與文化活動時評估成果之重要參考依據。
文化、社會影響力、B4SI、文化活動、企業社會影響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