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農業科技軟硬整合應用實例研析
陳韋辰(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9/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9期》
面對氣候變遷與農業勞動力短缺,新興農業科技正成為智慧農業轉型的重要推手,透過感測器、影像辨識、人機協作等AI技術整合,自動化設備能即時掌握作物狀態,優化管理決策與資源配置。例如智慧噴藥、果實分級等應用,不僅提升生產效率與精準度,也有效減少人力與用藥成本,隨著數位工具日趨成熟,未來更需強化技術整合、資料互通與成本可及性,推動智慧農業普及,打造具韌性與永續性的現代農業體系。
農業正面臨勞動力短缺、氣候變遷及病蟲害威脅等挑戰,促使各國積極投入智慧技術在農業領域的融合,帶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品質及預防動植物疾病等多重效益。Markets & Markets預測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從2024年的144億美元,成長至2029年的233.8億美元,反映出智慧農業受各界高度關注並正快速發展中。
本文將商業應用較為成熟之智慧技術歸納為軟體系統、硬體設備及軟硬體整合應用三大類(附表),說明國際近年發展重點且應用案例,包含影像辨識、對話式AI(聊天機器人)、產量/產期預測、無人機(UAV)及智慧農機,探討其如何透過數位科技應用,創造新型態生產模式與強化疾病監測管理,為我國農業帶來新機遇。

智慧農業、農業AI、影像辨識、智慧農機、預測系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