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美國該對付不公平政策而非貿易入超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5/08/08)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貿易入超本身及其原因有不同的利弊
美國長期對其貿易逆差及外國的不公平政策不滿,2025年4月2日川普總統宣布要對各國課對等關稅,以平衡各國對美國的不公平政策,而對各國的稅率則是參考美國對各國入超金額占自各國進口金額的比例高低來決定。可見美國十分在意對各國的貿易入超,而且認為它和各國的不公平政策密切關聯。但貿易入超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說法,有不少人認為美國入超的原因是在美國自己(注1),也有人認為美國的入超其實是美國用自己發行的美鈔就換到外國的財貨,是美國得到好處,所以不該責備外國的出超。在理論和實務上,對貿易收支不平衡的利弊確實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值得仔細討論。
貿易收支出超或入超對一個國家的利弊可分出入超所會造成的結果或影響,以及形成出入超之原因所具有的傷害兩方面來看,也可以分成金融面的影響和生產就業面的影響兩方面來看。兩種分法在實務上混在一起,使利弊的討論更為複雜。在現代經濟學發展之前,重金主義和重商主義對相關的問題已有精彩的爭論,也因而有不同的政策主張(注2)。
一般國家入超可能造成金融緊縮及無法支付國際交易
如果忽略其他金融活動,貿易入超金額在金融面直接的現象就是本國從外國賺到的錢少於外國從本國賺到的錢。這用個人來看好像是自己要變窮了,而從國家整體來看則是貨幣供應量會減少。在金本位或者金屬貨幣時代,這減少的貨幣量無法藉信用擴張等方法來彌補,因此本國經濟會因貨幣量減少而出現緊縮、不景氣、甚至失業。相對地,如果貿易收支有出超,則貨幣量會增加,經濟會較繁榮,只要出超不要太大使貨幣量增加太多而造成通貨膨脹,出超看來像比入超有利。所以長期以來很多國家很多人都有像守財奴一樣偏愛出超的習慣。
在金本位之後的金匯本位時代,大部分國家的貨幣發行仍需黃金和外匯做發行準備,而且國際收支逆差時也多仍須支付黃金和外匯給外國,因此貿易持續有入超的國家就會面臨外匯準備減少而使貨幣緊縮的現象,以及沒有足夠外匯可以購買外國財貨的困境。由於金匯本位時代一國的貨幣供給可能是外匯準備的好幾倍,因此入超使外匯準備減少而緊縮貨幣及無力做國際支付的壓力,比金本位時期可能更大或發生得更快,而來不及以物價下跌來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以降低入超,所以入超問題也變得更令各國擔心會造成緊迫的危機。因此一般沒有很多外匯準備的國家不喜歡入超是有道理的。
貿易入超、對等關稅、美元地位、不公平政策、出口擴張、國際金融、川普政策、國際資產交易、全球失衡、經濟主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