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建立健全數位經濟規則 促進全球貿易發展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建立健全數位經濟規則 促進全球貿易發展

王聖閔(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11/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1期》

跨境電商重塑了貨品貿易的方式,也拓寬服務貿易,已躍升為全球貿易的重要角色。電子商務的相關條款開始在區域經貿協定與雙邊經貿協定中成形,形成貿易新規則,包含跨境資料自由流通、個資與資安、電子簽章與無紙化通關等核心議題。以台英ETP為例,擴大至更多雙邊與區域合作架構,並參照WTO與CPTPP進行法規更新及監理沙盒合作,同時強化中小企業與女性創業的數位賦能,建置跨境支付的韌性網路,進而提升台灣在全球數位價值鏈中的地位。

 

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電子商務在現在看起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每天的生活可能都是由許多不同的電子商務帶來的貨品或是服務所串起來。例如去超商領取網購的包裹,或是透過網路的送餐平台叫外賣當晚餐,又或是邊吃飯邊看影音平台追劇等,都包含在廣義的電子商務範疇之內。

電子商務的發展時間與人類開始進行交易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之短,也可看出其發展速度之快。1990年代跨境電商仍處雛形,網際網路剛從學術與軍用網轉入民用,主要的創新集中在瀏覽器的圖形化、SSL等加密協定的建立,以及以信用卡為主的線上支付。這一時期主要是商業資訊的跨境,例如使用者在螢幕上完成比價與下單,但真正的國際交易仍仰賴傳統報關與郵件遞送體系。由於網路的寬頻尚未普及、物流追蹤方式尚未成熟、關稅與稅負的計算尚未透明化,因此跨境線上零售的滲透率仍然有限,較具規模交易的多來自企業對企業(B2B)以電子資料交換(EDI)形式進行的訂單管理與供應鏈協調。但這也奠定未來B2B電商在整體電商中占比偏高的長期走向。當時網路主要是加快訊息的流動,跨境交易的主角還是企業。但是在此階段,跨境電商對全球貿易的比重持續緩慢提升。

2000年代由於寬頻網路的普及與網頁技術成熟,使電商網站從靜態型錄進化為可搜尋、可互動、可追蹤的交易介面。而第三方支付與信用卡風控體系逐步完善,以及SSL、3-D Secure到PCI DSS等安全認證制度的導入,降低詐騙與退款風險,穩固買賣雙方的信任基礎。同時,全球的快遞與郵政小包裹寄送網絡逐漸強化通關的前置作業及包裹追蹤,使得跨境包裹開始以可觀的速度成長。平台經濟的成長在這十年間定型,企業對客戶(B2C)與客戶對客戶(C2C)市場也開始導入評價機制、搜尋排序等功能,幫助中小型的賣家可以透過電商平台將觸角伸長至海外的消費者。

數位貿易貿易便捷化電子商務跨境貿易CPTPP電子商務章WTO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