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新南向政策的擴大與集中——以基礎建設項目為例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新南向政策的擴大與集中——以基礎建設項目為例

林賢參  (2021/04/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4期》

前言

蔡英文總統2016520日就職演說,提出將強化與東(ASEAN) 10國、南6國、澳洲、紐西蘭18個國家關係的「新南向政策」。同年95行政院公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期望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等四個領域著手建立經濟共同體。其中,經貿合作領域的具體計畫包括「基礎建設工程合作」項目,將爭取對新南向國家顧問諮詢服務或建案輸出(1)。另一方面,美國川(Donald Trump)政府為因應中共崛起的威脅,201711月宣示將與日本共同主導「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戰略(以下簡稱:印太戰略),其後陸續公布充實印太戰略的政策文件。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911月公布的「一個自由開放印太:促進共有願景」報告,表明關切太平洋島國的發展情勢,並且將台灣視為印太戰略一員(2),提供台灣在太平洋島國與印太戰略對接的機會。

20199月間,在中共的援助外交攻勢下,台灣在太平洋島國的兩個邦交國索羅門群(Solomon Islands)與吉里巴(Kiribati),接連與台灣斷交、與中共建交,由於太平洋島國位於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的地緣戰略重要性,美國、日本以及澳洲等國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在川普政府企圖在經濟上對中「脫鉤(decoupling)的美中對立情勢下,全國工業總會等四大工商團體20208月,呼籲蔡政府配合各國關鍵性產業發展重點,啟動「新南向政2.0」計畫(3)。因此,本文將聚焦於「新南向政2.0」的基礎建設項目與印太戰略的連結,並且借鏡日本因應中共強化太平洋島國援助外交攻勢的對策,期待「新南向政2.0」將太平洋島國列為對象國,以期結合美日澳等國的力量,對抗中共在太平洋島國的外交攻勢。


積極參與印太戰略的基礎建設項目

20168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率先提出印太戰略,表明日本將承擔培育印太區域自由開放、成長與繁榮的責任,並且與印度、美國以及澳洲強化合作,確保印太海域的和平與法支配,並且提升從東南亞、南亞、中東、一直到非洲的「連結性(connectivity),成為印太區域成長與繁榮的大動脈。同11月,安倍與印度首相默(Narendra Modi)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將日本印太戰略與印度「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結合,以推動促進印太區域成長與繁榮的「亞非成長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 AAGC)構想。再檢視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可知,美日印太戰略兼具海洋安全合作與投資經貿合作的雙重意涵,範圍涉及政治、外交、經濟以及治理等綜合性議題。

20178月蔡總統宣示將設置「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不但讓基礎建設項目成為新南向政策的亮點,增加台灣與美日印太戰略對接、合作參與新南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可能性。為增強台灣參與新南向對象國的公共工程投資,蔡總統於201887主持「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時,將「海外投資開發公司」視為新南向政策能否加速落實推動的關鍵之一,並要求擴大該公司規模,以鼓勵台灣企業參與新南向對向國的基礎建設項目(4)。事實上,外交部早於同年的522向立法院提交題為「因應印太新局勢,我國策進作為」的專案報告中,即提出新南向政策連結印太戰略的構想,主張強化台灣與日本、澳洲及印度在印太區域的合作(5)。

新南向政策2.0印太戰略基礎建設太平洋島國美日澳聯盟產業供應鏈外交攻勢藍點網絡國際合作地緣戰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iness@tier.org.tw